《物演美论》演讲录第二章:世上最大的恶行,就是我打开了美学的潘多拉魔盒
空想家老韩,王东岳弟子,人类第一个王东岳主义者。2023年12月23日,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三寓宾馆向《物演通论》爱好者分享他通过物演通论重新阐述美学的成果。
本视频为第二部分,世上最大的恶行,就是我打开了美学的潘多拉魔盒。
以下为本视频文字稿:
当代美学,极其迫切的需要一场文化革命。 好,我们今天的又一个暴论产生了。
如果我们非要对黑格尔的美学下手,该如何下刀呢?
想要从根本上解释这个问题,这就要从整个人类文明,对时空的认识图谱的展开上理解了。
人类的时空观演化过程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神创时空。
从泛神论,多神论,到一神论直到哲学的本体论转向,在这个阶段,神学与哲学并存,二者和睦
相处。哲学家们研究哲学的目的,是证明神创造世界的原理。
比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在这个时代进行收尾工作的是亚里士多德。
第二个阶段:绝对时空。
创立者是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是⻄方思想家里的偶像,顶流,大明星,直至今天,所有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都希望自己的学 术生涯能够像牛顿一样,用三大定律统治自己所在的领域,其追索者包括: 经济学层面:亚当斯密,理性人模型,说白了就是——”绝对理性”。 社会学层面:罗尔斯,《正义论》,无知之幕模型,说白了就是——”绝对正义”。 精神哲学层面:黑格尔,这个是最直截了当的——”绝对精神”,贯穿了他所有的著作。 甚至到科幻小说家,艾萨克 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明显是想要用牛顿三定律的方式来定义 人工智能。心理史学,其实就是牛顿的机械宇宙论,知道所有粒子的动量和方向,就能预知未 来。真是一笔写不出两个艾萨克。 在绝对时空阶段,哲学与神学渐行渐远,直到尼采说出上帝死了。哲学才与神学彻底断绝关系。
第三个阶段:相对时空。
创立者是达尔文和爱因斯坦。
进化论,与相对论,包括光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的宏观微观之分,直到德布罗意物质波,万物都处在相对的叠加态中。
达尔文加爱因斯坦,二者观念的集合,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都是从一个奇点演化而来。这也是《物演通论》的底层基石之一。
这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守⻔员。他们看清了所在时代,穷尽那个时代最先进的逻辑工具的能力上限,整合了当时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将前人在当下时代的所有理论,进行整合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整合了古希腊哲学的所有理论。 黑格尔,整合了绝对时空时代,古典主义哲学的理论。 王东岳,整合了相对时空时代的所有理论,贯穿东⻄方哲学与思想的精神内核。写成了《物演通论》。宇宙间的万物都遵循相同的演化规律。因此他的理论递弱代偿可以总结为四个字:相对存 在。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还处在相对时空理论被提出之后的余波当中,所有学科都在相对化。这是中 国未来哲学的机遇和任务。也是王东岳哲学带给中国哲学的馈赠。因此我的《物演美论》也可以 总结为四个字:相对美学。 这个相对,是相对于黑格尔绝对精神理论下的美学,黑格尔的叫绝对美学。
我用大篇幅将人类的哲学图谱展开,就是为了像地图一样,精确定位我们在人类观念体系下的所在位置,你才能理解,人类美学未来的展开方式。
因此我就可以对绝对美学展开系统性的批判了。让我们重新回到黑格尔《美学》里最重要的两句话:什么是美学?艺术哲学。
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有!
他的视野将美学狭定在了艺术品之内。
也就是说,黑格尔将人类的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区别对待了。
打个比方:你在银幕上看到美丽的⻛光,你告诉我你动用的到底是自然审美?还是导演的艺术审 美? 黑格尔死的时候,电影还没发明呢,他哪儿知道如今8K视网膜屏幕,144khz高刷,动态HDR以 及杜比视界,已经能够实现屏幕上的视界对于现实世界的高度还原了呢?
黑格尔不认为动物的自然审美是美学的一部分。他的理论中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黑格尔死的时 候,达尔文才22岁,等他死后28年,达尔文才出版的物种起源,黑格尔根本不知道人类的审美 是从猴子的审美中演化来的。即使黑格尔读了物种演化,他也会像骂康德一样,臭骂达尔文一 顿。要他相信这一点,还得等孟德尔做完豌豆实验呢。甚至今天人类基因迁徙图谱被绘制,直到 我们刚经历过的每天的核酸检测,依然有人不相信达尔文。当然这是题外话。
动物有没有审美?当然有,否则雄孔雀的⻓尾巴是哪儿来的? 孔雀的尾巴被称之为达尔文的噩梦。直到晚年,达尔文才解决了这个问题:除了自然选择之外, 还有性选择。或者说:性审美本身就是自然审美的一部分。是雌孔雀的性审美,导致了雄孔雀的 尾巴越⻓越⻓。
所以我们真正想要理解美是什么,需要顺着进化链,一直向上追溯,看看审美这个东⻄到底是从 什么时候诞生的。别担心,美的诞生距离今天没那么遥远,不用追溯到宇宙大爆炸的137亿年 前,家里有老人的,你回去问问可能还知道。也就在20亿年前,一种叫眼虫的单细胞生物。
我必须好好介绍我们的这位老祖宗。
在生物学分类上,眼虫同时被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在动物界中叫眼虫,在植物界中叫裸藻。
之所以它能够横跨两大界,是因为它站在了动物和植物分化的起点上。
眼虫体内的眼点是一个细胞器,最终经过了20亿年,逐步进化成为了此刻你正在注视着我的那 双眼睛。人类最主要的审美器官就是视觉。眼虫的眼点里含有胡萝卜素,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吃胡萝卜对眼睛好。
眼虫体内还有个东⻄,是叶绿体。我们知道只有植物体内才有叶绿体,它靠吸收阳光来获取生存的能量。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人类能够看到的光线被称之为可⻅光,波⻓大概在400纳米在800纳米之 间。可⻅光在整个电磁波谱上占到的区间不到万亿分之一。而巧合的是:叶绿体吸收光线的波⻓ 也在400纳米到800纳米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你用一个小球在电磁波谱上随机扔,只有万亿分 之一的概率,可以让人眼和叶绿体吸收的电磁波一致。
别闹了,这个世界根本没有那么巧合的东⻄。人眼的可⻅光,和叶绿体吸收的电磁波,是从同一祖先进化而来。那就是眼虫。
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就是小于400纳米的高能电磁波,会杀死眼虫,因此眼虫需要在清晨和傍 晚,阳光不强烈的时候浮上水面,而在正午阳光最强烈的时候潜到水下。
眼虫体内的眼点,起到的就是判断阳光波⻓的作用。
如果眼虫有审美,他一定觉得让体内的叶绿体最大能量激发态的的红光波⻓最美,靠近能杀死眼 虫的紫外线的蓝光波⻓最丑,——这就是美的起点。
我在这里说一句:美学与生物学,神经科学研究美的区别在于,其他学科研究动物审美关注的是理论应用,而哲学美学关注的是美的哲学意义。
所以,动物寻找美的本能,意味着美通向生存的方向。 因此人类如此陶醉于美感,不能自拔。是20亿年来生物求存的演化格律,驱动了人类的行为。
如果美的方向一定意味着通向生存,那就太美好了,可现实中我们能看到⻜蛾扑火,我们看到小虫受到猪笼草的香气吸引一步步爬向深渊。他们为了寻找美,却将自己引向毁灭。
不仅个体会被美引向毁灭,群体也不能幸免。
伍子胥曰: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
因此,美是生存的引诱剂,亦是灭亡的指路牌。
我再重复一遍,这句话非常重要。
美是生存的引诱剂,亦是灭亡的指路牌。 ——这句话将会在我死后,刻在我的墓碑上。成为我的墓志铭。前提是只要我死后能够买得起墓地。
因此美只负责吸引,从来不负责结果。
天地不仁——这是大自然定下的铁律。
因此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让天下人都知道美,追求美,是一种恶。
所以我在今天跟大家布道《物演美论》,让大家真正把美搞懂了。简直是罪大恶极,罪恶滔天。从今天开始,我可以被钉在人类的耻辱柱上了。
你也许会说,我平时也就看个画展,听个黑胶,没你说的那么恐怖吧?当然,我们没有夏桀,商纣,周幽那么大的权利,即使再玩物丧志,玩脱了也只是个倾家荡产,楼顶上⻅而已,远不至于灭国。
那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艺术审美是什么?艺术审美是人类感官的生理余量。
对于原始人,眼睛这个器官的进化,是用来追捕猎物的,耳朵这个器官进化出来,是为了判断周遭天敌的危险的。而如今,人类文明的物质极大丰富了,我们用不着这些器官在原始森林里求生了。但它的功能还在,我们需要不断填补这些感官需求的信息量。
打个比方:你的感官一顿饭能吃一斤,你偏给它二两,它当然会喊饿。
就像我们身体对于糖,盐,脂肪的需求,在丛林时代,这些身体需要的物质是稀少的,因此在漫 ⻓的进化旅程中,我们的身体进化出了对于这些物质迫切的需求。而人类解决温饱是最近不到一 百年的事儿。93年全国才废除粮票。我们的器官迭代的速度,并没有追上⻝物丰富的速度,因此诞生了大量文明病。
再比如大到一个国家里,军队的诞生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的,但当战争结束了,和平年代了,军队不是你想砍就砍了,这个工具诞生了之后,你需要不断填充假想敌,来维持这个这个器官的运作。
因此在酒足饭饱之后,眼耳器官的生理余量,导致了视听产品,就这样诞生了。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艺术品。用来填补,刺激我们的感官所需求的信息量。
再进一步,如果说生物的自然审美是生物对时空背景依赖的识别。那么由生物自然审美演化而来 的艺术审美,同样具备时空背景依赖识别的属性。
人类寻找自然规律的本能出于对于生存的安全感。人类感官迫切的需要找到所在时空背景的规律 性。如果找不到时空规律,就意味着强烈的危险。 因此,世界上所有艺术⻔类的基础无非两样东⻄:节奏和结构。节奏是时间上的结构,结构是空 间上的节奏。
人类所有的艺术品,无非是结构的结构,或是节奏的节奏,要么是结构的节奏,要么是节奏的结构。反复叠加。这个点知道一下就行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说了。
狭义上的美丑只是我们需要对信息加以区分的概念,与⻓短,胖瘦,高矮,大小没有区别。是人类社会在演化过程中需要对信息量进行的分类。在普通人眼中,维纳斯的诞生比哭泣的女人美,在现代艺术家眼里,哭泣的女人比维纳斯的诞生美。
所以,广义上,美和丑本质上是一回事儿。对于人类来说,宇宙间不存在绝对的美,只存在绝对 的丑。因为丑的方向通向灭亡,万物的结局都是灭亡,整个宇宙的结局都是灭亡。因此通向毁灭 的丑是常态,通向生存的美只是极小概率事件。
我在接触到王东岳哲学之前,就认识到了美是小概率事件。因此我的个人设计品牌叫做”匪夷所思”英文叫做FEY SOURCE,翻译过来就是古怪的起源。主要是做产品设计。
匪夷所思这个词源于周易。涣卦,上巽下坎,也叫⻛水卦。涣卦第64卦,涣其群,元吉,涣有 丘,匪夷所思。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你把爻扔起来,落在地上是散开的,代表元吉。但是如果爻垒成了小山包。就像我们玩色子,摇完发现色子垒成了一摞。就是小概率事件,这个小概率事件就叫做匪夷所思。
因此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设计都是匪夷所思的。而匪夷所思这个商标已经被我注册了。
我们所谓的反熵生物的诞生,只是为了宇宙间熵更有效率的增加。因此你可以理解为:宇宙想死,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宇宙为了更快的灭亡。
因此丑是绝对的,美只相对于丑而存在。这和黑格尔认为的”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有着本质的区别。
或者说:美只因生物的存在而存在。
人类只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寻找些许美感苟活。
如果美和丑是一回事儿,那么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在绝大部分艺术中,我们无法窥⻅到美丑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艺术品,都是复杂系统,它整合了太多的信息量。我们只有调整其单一变量,才能够搞明白。
比如我们大多数人觉得D大调卡农,其舒缓的旋律是美的。如果我们在音频软件里将其加速,再 配上电子鼓点儿,就变成了舞曲,带给人快感。如 果再加速,变成了噪音,就成为了丑感。如 果再加速,让一首曲子在一秒钟内播放完,并且调高音量,砰的一下,吓你一跳,就变成了恐怖 感。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将一首D大调卡农无限拉⻓,用一年来演奏,它就成为了白噪音, 成为了无感。
将粪臭素稀释一千倍,就是茉莉花香。可⻅美和丑存在定量的关系。刨除剂量谈美丑,就是耍流氓。
1970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弘提出了恐怖谷的概念。当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达到一个特定程 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其负面和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 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从而整个机器人有非常僵硬恐怖的感觉,犹如面对行尸走肉。
今年有一部恐怖片,叫《梅根》,使用的恐怖原理就是恐怖谷效应。
这是因为生物在漫⻓的演化过程中需要对同类对象进行分辨,比如身边出现死去的同类,一定意味着危险。要么是附近有天敌,要么是传染病。如果生物没有远离同类死尸的本能,就会面临死亡的危险。因此生物诞生了恐怖谷效应识别。它一定要判断跟自己很像,但又不那么像的同类,远离危险。
我们继续回来说美学,因此,如果在一个坐标序列上表示美丑,它应该是这样的:
无感,美感,快感,丑感,恐怖感。
这条美感定量的演化序列,对应了电磁波光谱中的从远红外光,到赤橙⻩绿⻘蓝紫,再到高能紫 外射线。从20亿年前眼虫的审美分化至今。
因此可⻅,曹雪芹是多么牛逼,他让妙玉埋汰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沦为了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牛饮了。
一杯,二杯,三杯分别代表了品茶的美感,解渴的快感,以及牛饮的丑感。
曹雪芹用如此简单优雅的方式,将美感,快感,以及丑感的定量,进行了排序。
人类的快感对于美感会有遮蔽效应。比如我们早上吃早点,刚喝了一口加了糖的牛奶,然后吃一口高糖的蛋糕,再喝牛奶时,会怀疑我刚才是不是没加糖啊?
科学家做实验,在小白鼠脑中植入电极,刺激多巴胺分泌,并且将按钮放在小白鼠脚下,发现小白鼠会疯狂按按钮,直到虚脱。
人类只不过是高级一些的小白鼠而已,一坨被多巴胺控制的肉团,人类文明在不断追求快感的路上一路狂奔。
我们说侯宝林是语言大师,如果将侯宝林在坐标系中作为美感。那么郭德纲就是快感,而如今年 轻人追捧的脱口秀就成了丑感。当你听惯了脱口秀,再回来听侯宝林,总觉得包袱抖得太慢,不过瘾。跟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比起来,2001太空漫游和银翼杀手都太慢了,不过瘾。
诺兰曾经评价偶像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它拥有一种自信的优雅。因此相对于太空漫游一杯为品的美感,星际穿越给到观众的就是沦为了解渴之物的快感。
因此,纵观历史,人类总是将昨天的丑感,当做今天的快感,明天的美感。
现在你再想想杜尚的小便池能成为艺术品,甚至吃香蕉都成为艺术了,也就瞬间理解其背后的美学原理了。
因此我将今天的人类文明,称之为快感文明。就像按动开关的小白鼠一样,人类在追求美感的这 条路上,加速加速再加速,直到冲出悬崖。
说的再深点,我们看古代宗教,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都有禁欲文化。古代宗教的禁欲文化,有效的保障了其社会群体的稳定生存。说白了就是,凡是禁欲的文明都活下来了,纵欲的文明都灭绝了。
我很想说,快感啊,你跑的慢一点,为了美感的灵魂稍作停留。但是被绑架在在这一路狂奔的快感列⻋上,我也只能是螳臂当⻋。
譬如台下正在渴望哲学快感的诸位。让我的演讲不得不罪大恶极,罪恶滔天。我被绑在耻辱柱上,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尽管我们知道了美感其中背后的原理,尽管知道了”美是生存的引诱剂,亦是灭亡的指路牌“,我 们对此也无计可施,因为”大自然只负责吸引,不负责结果“。快感背后的美学原理,便是生物本能的对美感做加法。
艺术的地基是生物装饰性的本能。装饰从来就不是人类的专利。乌鸦就会衔来闪光的玻璃球来装饰巢穴。
那么艺术的整体的演化过程,便是在装饰之上的层层累积。
从古希腊建筑,到古罗⻢建筑,到拜占庭建筑,到哥特式建筑,到巴洛克建筑,到洛可可建筑。装饰性越来越复杂。
那你会说:之后不是出现了现代建筑的极简⻛格了吗?
那是因为现代艺术审美不再在装饰性的单一维度上做文章了,像我刚才总结过的现代艺术一样,增加了另一个哲学维度,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于是去装饰的审美,从哲学的⻆度来看,还是更加复杂化了,从知性审美增⻓到了理性审美。但古典主义审美依然没有消亡,⻄班牙的圣家族大教堂,哥特⻛格建筑,如今还在修建。
既然从美感到恐怖感可以在坐标轴上排列,由此我们也可以洞⻅,喜剧,悲剧与恐怖片的排序关系。
笑,是人类确认周遭时空安全时产生的行为。
悲,是人类感受到周遭时空危险时产生的行为,
恐,是人类强烈感受到周遭时空极度危险时产生的行为。
其中又可以细分为:
喜:人类确认⻓期安全感被称之为喜。比如结婚,中彩票,升职,你知道未来一定时间的生存有了保障,被称之为喜事。
笑:人类确认短期安全感,被称之为笑。你谈恋爱的时候,两个人约会,烛光晚餐,看着梦中情人在你面前,你肯定会笑。
乐,人类确认瞬间安全感,被称之为乐。你看到别人走着走着摔了个老头钻被窝,你乐了。对比摔倒的人,你确认了自己的安全。乐极生悲,说明乐与悲离得很近。
悯:人类确认自身安全,却预示到他人的危险,被称之为怜悯。如果这个他人是敌人,则不是悯,而是乐。看到敌人的危险意味着自己的安全。
慈:人类预示到自身危险,但看他人安全被称之为慈祥。老人自知行将就木,但看到天真烂漫的孙子在跑来跑去,表现的状态是慈祥。
悲:人类预示到自身与他人都危险,被称之为悲伤。身边人的逝去,让人强烈感受到自己未来的危险,表现为悲伤。
慌:人类预示到即将临近的危险,被称之为慌乱。你接电话得知丢了甲方的一个活儿,顿时就慌了。
恐:人类意识到就在眼前的危险,被称之为恐怖。你看到一条蟒蛇吐着信子瞪着你,这叫恐怖。
惊:人类瞬间感受到强烈的危险,被称之为惊吓。你突然听到老⻁在你耳边吼了一嗓子,你被吓到了。
喜笑乐悯慈悲慌恐惊,这个排序表达了人类从⻓期的安全,到瞬间的危险,完整的情绪的过渡。
古希腊戏剧认为:喜剧应该有悲剧的内核,单纯的喜剧,被称之为闹剧。 我在这句话后面加了一句:悲剧应该有恐怖的内核。悲剧的源头是恐怖。单纯的悲剧如同无源之 水,被称之为无病呻吟。
比如三体可以说是一部宇宙尺度的悲剧,让人细思极恐的,不仅水滴,二向箔,甚至黑暗森林,就连整个时空,都是宇宙文明战争的遗迹。
这背后的美学原理,如同乐理中和弦的层次感。单一音调让人缺乏饱满感,必须在单一频率上叠加泛音甚至是和弦才悦耳。单一的情绪也让人缺乏饱满感。甚至美⻝领域皆同理。单一的味觉,也缺乏层次感,饱满感。
想想我刚才说过的,结构的结构,节奏的节奏,结构的节奏,与节奏的结构。
注意:我在这里所说的美学原理,和作品的精神高度不是一回事。仅仅限于讨论欣赏者的情绪层次。当然,作者塑造的喜剧的悲剧内核,以及悲剧的恐怖内核在作品中对欣赏者的警示,这是创作者的本身的精神高度和情怀。属于另一个维度讨论的问题。
我们往往将杰出的艺术品评价为悲天悯人。就是感受到了创作者向陌生人揭露了时空危机的极大善意。
比如诺兰的奥本海默。对奥本海默艺术高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我B站正在连载的奥本海默系列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