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美论》演讲录勘误:美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单程力

空想家老韩,王东岳弟子,人类第一个王东岳主义者。2023年12月23日,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三寓宾馆向《物演通论》爱好者分享他通过物演通论重新阐述美学的成果。

本视频为演讲后勘误部分,对“美力”的“单程”特点做出描述

以下为本视频文字稿:

今天这期节目是我对《物演美论》第一次演讲的一些勘误,其中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是审美力学的一处修正,第二是对眼虫审美哲学意义的精进。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粉丝金时运博士对我理论的逻辑强迫,如果没有他,不会有今天这期节目。并且正是因为他的较真,让我发现了一个更加不得了的事情。

我先说一下,审美力学原本只是我《物演美论》的一个副产品。我压根就没想研究美的力学属性,只是顺着美论的逻辑链的推演,恰好推导到这一步了,美力公式两年半之前就被我写出来了,结果在角落里一丢就是两年多没有再去理会。

如果12月23日的广州演讲,面对的不是《物演通论》的核心读者,我根本不会把审美力学这一part拿出来。但是没想到,正是因为我决定将《物演美论》公布于世,才让我有了非常重要的收获。

这个重要的收获,相当于是达尔文的噩梦,亦或是怀尔斯的BUG级别的。这个完备性的丰满对于我的理论非常重要。

金时运博士首先指出了我在审美力学中对于美力的描述,“生物相互作用”这措辞的不准确。

确实,美只负责感,不负责应,只负责吸引,不负责结果。生物的感官是感应分离的产物,因此我老师王东岳在书中说:美是感而无应。所以美力不是相互作用力。

打个比方,猴子吃桃,桃吸引猴子,但桃对猴子无感。狼吃羊,羊对于狼是吸引,但狼对于羊是排斥。

烁雷在群里问我,爱情总归是相互吸引吧?也不一定,否则单恋和舔狗都是怎么来的?因此梁山伯与茱丽叶,罗密欧与祝英台的故事才让人可歌可泣,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爱情中完全等价的相互吸引是小概率事件。否则还存在什么追求,或是求婚一说呢?正是因为求之不得,才导致辗转反侧。

所以,美力并不是生物相互作用。美力是单程力,不是相互作用力。

这也因此导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在人类以往的定义中,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无论是万有引力,还是强弱力,还是电磁力都遵循相互作用法则。如果美是单程力,那它还算不算是力?

如果美力算是力,那么如金时运所言,我不止是重新定义了美,并且有可能是重新定义了力。

那我这个《物演美论》副产品的意义可就太大了。

可能你觉得我在大放厥词甚至是离经叛道。可你要知道,伴随着每次人类全新哲学范式的开启,在窗口期刚刚打开时,那些笃信新范式的人,说的话都是离经叛道的。他们离的经,是旧范式的经典,叛的道,是旧范式的道理。

想想日心说,想想进化论,想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些学说刚诞生的时候,有多少人在他人眼中像跳大神一样,在说着其他人完全看不懂的话。被多少人嘲笑,指责,甚至是咒骂?

我只是在王东岳之后,以他的思想范式作为思想地基,做出全新理论的第一个人。我可以预言在我之后,还会不断有更加妖魔鬼怪的学说层出不穷。所以,你要习惯我说话的语气。如果实在习惯不了,那么也无所谓,我的话是说给未来人听的。

好,言归正传,我们先搞明白力到底是什么?

人类第一个对力定性并且定量的是艾萨克牛顿。同时他也规定了力的相互作用性质。注意,这个相互作用是他规定的。

而在爱因斯坦之后,我们明白了,力只不过是一个中间概念,就像以太一样,只是方便计算诞生的虚拟概念。背后的本质是描述能量,物质以及运动的定量关系。如果在计算过程中,你不需要力这个概念,比如相对论,用时空弯曲抹去了力存在的必要性,或者是质能方程式,E=mc²,那么完全可以不用力这个中间概念来进行定量的计算。

所以我们必须回到牛顿定义力的起点,看看力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被提出来的。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续洽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他将质料因总结为质点,而形式因总结为力。并且结合了几何学,作为受力分析图,不仅做出了三定律,并且推出了万有引力方程。

那么我的审美力学,其实也是直接续洽的四因说。如我在美论演讲中所言,美的动力因和目的因很好解释,无非是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导致了觅食和性的行为。而质料因和形式因的定量问题,恰好甩出了审美力学这个副产品而已。美的形式因是生物的感官求应,美的质料因是信息。

如果说,牛顿定义力的目的,就是为了定量四因说,那么我所定义的美力也是为了定量四因说,从这个初衷出发,将美定义为力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牛顿恰好发现了万有引力是相互作用。压力,摩擦力的本质是电磁力,当然当时的牛顿还不知道这个信息。只是发现了这些力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他误认为宇宙间的所有力都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然后这个定义就被后人稀里糊涂的用了三百年。导致后世的科学家们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碰巧在这三百年中,谁也没有发现过单程的作用力。

而我的老师王东岳发现,力的动力因和目的因的底层关系,是求存过程中的感应吻合。并且随着物演分化,从时空,到物质,最后到生物,感应逐渐分离,那么当力演化到了生物层级,发生了主客体的分离,导致相互作用力,在生物感官进化出来之后,分化成了感而无应的单程力,那么我的这个单程力的推论,放在《物演通论》的逻辑底层范式中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此,我所定义的美力,它是一个单程力,也就是感官单程作用。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单程力。

如果你还执拗的认为单程力它就不叫力,那也没什么关系,我们把美力叫成美里还是美离都无伤大雅。因为定性力的这个概念只是为了定量的方便计算而已。它只是一个名,大家千万不要着相。

同时,美的力学属性被发现的意义,你也可以这样理解:

王东岳通过《物演通论》第一次统一了宇宙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关于这一点,我给大家放一段录音,是我在课堂上和王东岳老师的一次对话。我的很多老粉们都听过。

我:先生您好,我们知道物质能量信息是三位一体的

在能量领域,您刚才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雷打不动的铁律

您也说了,物质界的物演通论,是您所研究的方向。

而您在刚才的演讲过程中说137亿年信息是不断增长的过程

但这是否违背了信息守恒定律?

在信息增长方面您是怎么看的?

王东岳:我在你写的一篇文章里见到你说的这样一段话

你说我的物演通论第一次把能量,质量和信息统一起来

仅凭这句话我就明白你把我的书看懂了

然后我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既然《物演通论》是人类第一次统一了物质,能量和信息,那么可以说,300年前的牛顿,通过万有引力公式统一了质量和力的关系。焦耳通过做功公式,统一了能量和力的关系。那么我的审美力学只不过是在做第三件事情,统一了信息和力的关系。弥补上了这只木桶的最后一块木板而已。

我不禁感叹。300年前,牛顿用一只脚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300年后,我用两只脚同时踩在了牛顿和王东岳的肩膀上。是前人思想家们的劳动,让我的理论推导更加的踏实与自信,也导致我妙手偶得了《物演美论》以及审美力学,甚至是单程力的这一颗颗硕果。让我成为了此时此刻这个星球上最懂美的人。

因此我感叹时也运也命也,让我遇到了金时运这位兄弟,好巧不巧,我做过珠宝设计师,而金时运的博士专业是在威斯康星读矿物晶体结构,说白了就是研究宝石的,可以说他的专业是我珠宝设计,正对口的上层结构了。这种小概率事件让我感叹缘分的美妙。如同他的名字,金时运,是时运让我获得了宝贵的真金。

金时运同时还问我为什么美力公式要延续万有引力和库仑力的形式?他觉得美力公式应该有全新的公式展现形式。

这是因为前演性状对于后演结构具有奠基性和规定性。既然时空力,电磁力都呈平方反比的形态,那么生物吸引力也必然呈现平方反比的形态。在这里我先武断的把公式摆出来,再研究其哲学意义,就是因为哲学家的工作向来是先拿出逻辑模型,然后等待后人信息量的填充。读懂王东岳思想的朋友都应该都明白,我在这里用武断一词的原因,因为人类迄今为止所有的思想以及哲学甚至是科学全部都是武断,只不过是逐步更加精密的武断罢了。如同罗素那句:所谓智慧只不过是极其精致的愚蠢罢了。

我在这里需要说明,美力公式只是在生物感性审美层面计算的公式,不是在知性审美和理性审美层面计算的公式,因为审美到了知性和理性层面已经成为了极为复杂的混沌系统。我们来想想库仑力,它只能进行静电力层面,点电荷之间的力学计算。到了移动电荷层面,形成了磁场之后,有更加复杂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等着它呢。

我曾经看过一个生物学实验,科学家将一只小虫静止的吊在青蛙面前,青蛙根本看不到静止的小虫,而一旦让小虫运动起来,青蛙会马上伸出舌头去捕食。然后科学家又将小虫换成了木条,在移动的木条上画了一条竖线,青蛙还是无动于衷。但将移动的木条上的竖线换成横线,青蛙又会伸出舌头去舔木条。

此外还有另一个实验。有一种海鸥,它的嘴是红色的。刚出生的小海鸥会在巢穴里等待母亲给它们衔来食物。科学家用一根木条,在上面画一条红色的线,伸到巢穴里,小海鸥就会用嘴去啄木条。以为它是母亲的嘴。然后科学家将木条上的红线增加了两条,发现小海鸥啄的更欢了。

第一个实验说明,吸引青蛙视觉的信息格式是被规定的。除了它的视觉感官需要的信息之外的信息,它的视觉感官一概识别不了。第二个实验说明,这种被规定的信息,与动物被吸引的程度成正比。

因此在我的美力公式中,I1代表生物的感官主体可识别的信息量,而I2代表被感外物的客体所拥有的信息量。或者可以把I1和I2简称为主体信息与客体信息。

当然如我在美论演讲中所言,我现在对这个公式的认识还很粗浅,最近我打算系统性的再学一下信息论。争取早日把美力公式的定性工作做的更加完备。如果我的粉丝中有信息学相关专业的朋友,请私信联系我。

金时运同时还对我说眼虫的眼点是人类眼睛的祖先这一点产生了质疑。

如果眼虫不是人类眼睛这个器官的起源,那么我之后的一切推论都不成立。这是我留给他人证伪我理论的基点。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补全一下关于”老韩的眼虫“这个未来的哲学黑话。毕竟眼虫对于我,相当与猫之于薛定谔,狗之于巴普洛夫,乌龟之于芝诺,蝴蝶之于庄周。

瑞士生物学家沃尔特 J 盖林提出了生物眼睛单次起源学说,说白了就是在几十亿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眼睛这个东西只诞生了一次,或者更加严谨的说法,也可能存在其他眼睛的起源的物种,但它们全部都灭亡了。。证据是主导所有动物眼睛的基因都是Pax 6基因家族的同源基因。

至于第一个出现眼点的生物到底是眼虫,还是现今已经灭绝了的比眼虫更加古早的生物。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毕竟原始海洋与原始大气的成分组成,与今天相比已经有了改变。拥有眼点的单细胞生物也在随环境的改变而进化。今天我们看到的眼虫,到底是进化过程中的活化石,还是细胞器里的酒瓶装新酒,还需要生物学家们的严谨论证。

于是这逼迫我不得不,使用更加严谨的哲学逻辑去推演我的这个理论核心。所以我接下来的这一段可能会比较拗口,其论证如下:

首先,《物演美论》的理论底层基石假设,完全基于我老师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他在书中证明了万物演化的格律背后的动因是求存驱动。因此他已经做过的工作我无须再做一遍。

我只要顺着他的理论推导:生物体内第一次因为随机变异的分化,诞生光感受器的原因一定是生物的求存驱动。这个最初的感应分离的光感受器一定是被可感的客体属性所吸引,以达到该生物存在的稳态。并且引导该生物主动远离灭归的方向。

否则这个光感受器的诞生毫无意义。我们今天也就没有讨论美的哲学意义的必要了。

因此,无论这个最古老的光感受器,所能识别的电磁波区间,到底是不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可见光。我在《物演美论》演讲中所言的,美的方向通向生存这个结论都不会受到影响。

论证完毕。

最后,根据粉丝在评论中的建议,共振,共鸣,共情,以及理解这个物演序列中的”理解“,应该换做”共识”。我会在下次《物演美论》的演讲中,将以上的所有勘误以及补完全部迭代进去。

好,以上就是对于《物演美论》第一次演讲的一些补完。

接下来我想说一下,由于最近王东岳哲学开始在民间流传,有了一定的热度,导致各种江湖骗子也出现了,他们打着王东岳思想收费开课,缝合别人的思想出书卖书获得利益。因此作为王东岳的正统弟子,我需要在这里端正道统,告诉大家,如何分辨正经的王东岳思想的继承者,与江湖骗子的区别。

正统的王东岳弟子,一定会在自己的理论中,将理论的危害告知他人。而不是昭然天下,以发现了某种理论而自居,为的是来霸占话语权,甚至是获得经济利益。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决定提前发布《物演美论》的原因,因为我发现了社会上开始有了,在王东岳理论体系下严重误读美学的迹象。那么其他领域里的误读程度也可想而知。如我在演讲中所言,三年来我从未想过真正发布《物演美论》。23号的演讲,是因为《物演美论》中的美学原理,甚至是其中的审美力学,早晚都会被人发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是他人在发表理论的同时,就未必会将该美学理论的危害同时宣讲了。

如我在演讲中所言:”美是生存的引诱剂,亦是灭亡的指路牌“。大家千万不可断章取义。

美学如同科学,对于人类族群来讲,它压根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我所言,发布美论的当天,我已经被钉在了人类的耻辱柱上。我说中国古代没有美学,其实是在褒奖中国古代审美。而很多人不明所以断章取义,在我的评论区里对我进行疯狂的言语攻击。这就像我在说:“你家床上没有屎”,而他们却在抢着说:”当然有,并且有一大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综上,单方面提出某种所谓的理论,却不讲其理论中危害性的,都是打着王东岳思想大旗的江湖骗子,希望大家能够擦亮眼睛。

我的《物演美论》相当于是在给后人打个样,王东岳思想正确的广义逻辑填充方式。毕竟在眼下,所有真正的王东岳主义者中,并且致力于推广《物演通论》的人里,我的粉丝基数是最大的。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做这件事。

佛教在中国,可以没有玄奘,但是不能没有慧能。

慧能让佛教在中国真正沦为了白菜。

《物演通论》若有朝一日能够沦为白菜,成为家家餐桌上的主食。而非我们小圈子的自嗨,自认为领先了他人认知的高贵宝石。那可是全人类的大幸!

我等弟子心甘情愿为之努力。

节目的最后,再次感谢金时运兄弟,他对于我的意义,相当华莱士之于达尔文,相当爱丁顿之于爱因斯坦。如果日后《物演美论》以及其中的审美力学被后世所承认,大家不要忘了金时运博士帮我理论添上的砖瓦。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我是老韩我们下期再见。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