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哲学物演通论广州线下交流20240824

时间:2024年08月24日,地点:广州三寓宾馆。

开展了《物演通论》第9-12章的读书,提炼结果总结下:

第9章:将“存在效价”这个参数修改为“存在度”,从而将存在的问题(能否存在、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量化为(0,1)取值范围的讨论

第10章:根据存在度的取值范围推导出整体存在的存在度守恒,个体存在的存在度是对整体存在的存在度的不同量级的分有

第11章:整体存在分化为不同存在物之后,存在度的分布状况有5种可能

第12章:利用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量,从宇宙源头开始及其纵向衍存演化流程中确认存在度在分化后的万物中是“趋降分布”

本次交流的一些讨论:

1.第9章最后一段话,东岳先生已经指出了存在的有限性并不是空间或时间的有限,而是存在度所规定的“可存在限度”。

这里已经暗示,在物演通论中,时间和空间只是存在者的属性,不同的存在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时空(也可称为横向时空或者观念时空),而不是既往哲学所指的绝对时空(即万物都在绝对时空下求存,万物的时空观都是一样的)。

2.第11章中原文:均等分布。即各存在物的相对稳定性基本划一。这种情形多见于共时性的同类群体之内,呈现为标准差较小的正态分布。此点明确,毋庸探讨。

里面着重考虑一下“共时性”3个字。先生想要强调同一个存在者(这里特指同类群体),其中不同个体呈现相似、相同的稳定性。但如果“不共时”,就有可能出现稳定性的不同。比如:古代人类和现代人类,存在度就很不同。此外,在存在度很低下的存在者中,如现代人类,哪怕大家都存在同一个观念时空下,但不同群体的相对稳定性也开始出现很大的不同,这并不矛盾,实际上是由于存在度过低导致的现象。

本章还有潜台词:讨论的是存在度的分布可能性,具体分析对比时看的是存在物的“相对稳定性”这个指标。即默认了存在度代表着存在者的相对稳定性,也暗含了存在就是追求稳定的思绪。

3.第11章中,谈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的思绪中同样具有王东岳先生的纵向演化思维。但是2位的重要区别在于,达尔文主要对生命阶段的信息量做了排序、归纳,而王东岳先生把非生命阶段和生命阶段的信息量同时进行了排序和归纳。

更重要的是,由于信息整顿范围的大小和完整性不同,2者的结论在对预测未来结果上完全相反的方向和结论(这里并非指达尔文主观的用进化论指导社会发展,而只是客观上影响或引导了社会发展思路)。一个指引人们进行竞赛,一个指引人们进行平衡。

物演通论并非说明进化论错了,而是印证了进化的现实,如同代偿是现实。进化、代偿均不可阻止,也不可逆。物演通论的价值在于让人们意识到进化和代偿正确结局,然后在一定游移空间内调整自己的进化和代偿(不论是方向还是速度)。【这里延伸出了中医、西医治病都是代偿,但出现治病效果以及治疗后衍生出的新依存条件的多寡的相关讨论。】

合并历史章节:

第1章:第1疑问,存在者为何对存在发生惊异

第2章:第1假设,追问中的存在都是“相对存在”或者“有限存在”,不是“绝对存在”

第3章:为什么要这样假设(因为我们只有逻辑这样一种追询或者追问手段,无法追问绝对存在。通过“逻辑”找到“存在的逻各斯”,再用逻各斯来回答“逻辑”为什么发生或者存在,可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即书中指出: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有待证明的假设】)

第4章:阐述什么是“相对存在”,以及“相对存在”的根源(存在的相对性主要表达为在纵向演动上的层层相依和步步分化,存在的统一性的根源是:存在的相对性或相对性的存在是绝对的)

第5章:接续第4章末尾“存在的根源是什么”,本章回顾既往哲学乃至现代物理学追究“存在的根源是什么”所导致的迷失(暗含了不能再按照这个思路追究)

第6章:第2-5章的论述发现“绝对存在”问不得,一问就陷入迷惘,那么就只能被迫根据“主体和对象有限的存在属性”去探索“存在的性质/存在之道”

第7章:将第6章提出的“存在的性质/存在之道”命名为“存在性”——决定着某物能否存在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

第8章:展开第7章的“存在性”,提出存在性中的“存在效价”参数——一个决定着存在物可存在程度、稳定性的自变量参数

第9章:将“存在效价”这个参数修改为“存在度”,从而将存在的问题(能否存在、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量化为(0,1)取值范围的讨论

第10章:根据存在度的取值范围推导出整体存在的存在度守恒,个体存在的存在度是对整体存在的存在度的不同量级的分有

第11章:整体存在分化为不同存在物之后,存在度的分布状况有5种可能

第12章:利用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量,从宇宙源头开始及其纵向衍存演化流程中确认存在度在分化后的万物中是“趋降分布”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