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哲学物演通论广州线下交流20250101
时间:2025年01月01日,地点:广州三寓宾馆。
开展了《物演通论》第20-25章的读书,提炼结果总结下:
第21章:在物演的前后衍关系中,前衍存在用于圆满自己的代偿手段是造就后衍存在活跃和动荡的原因,但后衍存在却不得不继续使用这个让自己失稳的代偿方式来继续维持自己的稳定存在。
第22章:直面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冲突,指出“进化”和“适应”都是物演进程所呈现出来的代偿属性表象,本质是朝存在度递弱的方向演进。
第23章:代偿(进化或适应)的方向就是存在度丢失方向,最终结果是导向失存灭亡。
第24章:存在者失存灭归于前衍位相之中,但失存者会在前衍位相上继续代偿衍存,并不是逆向演化。
第25章:递弱代偿衍存造就的物种层层放大的缺憾是进化的根本原因,并呈现实体结构和虚体属性2种并进的代偿方式。
本次交流的一些讨论:
1.第21章讲存在者分为了“物理存在、化学存在和生命存在”(原文:也就是说,继物理存在以及化学存在之后,生物存在无疑是整个宇宙进化系列上最为薄弱的存在方式),“生物存在”,区别于物理存在和化学存在,核心区别在哪里?
现代对生命的定义见维基百科:生命是一种特征,物质存在的一种活跃形式。目前对于生命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无共识,较流行的定义是一类维持体内平衡、具有生命周期和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对刺激做反应、能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进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已经说明物质和能量其实是一回事。而《物演通论》也可以看作是在描述能量转换成物质后,物质的演化规律。
综合来看,一个存在者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物理存在、化学存在是物质的释能过程,生命存在是物质的耗能过程。
这里可以联系到中国道家文化中的阴阳合德、阴阳互根。阴阳是一个辩证二分概念,虽然粗陋,但由于其前衍性而具备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对阴阳的解释可以很多,普遍的与现代信息量互洽对接可以这样理解:阴代表物质,阳代表能量。阴阳是万物(不论是物理存在、化学存在还是生命存在)都具备的内容。
中医在解释生命的诞生,视为阴阳合德,即物质和能量的结合;解释生命的发展,视为阴阳互根,即物质和能量不断相互转换的生化系统;解释生命的死亡,视为阴阳决离,即物质和能量的分量导致生命呈现为死亡状态(如身体器官这种物质还存在,但它已经没有了动能,不再运转生化程序)。
因此中医治病过程,其实大体上就是在滋阴(物质)还是助阳(能量/功能)2个大方向上。按照郭生白先生的思想,治疗慢性病,就是同时给予物质和动能,生化系统就会依据自身程序运转从而恢复它可以达到的平衡。
细想这些,不同文化、不同领域、不同信息量,最终都是在某一个角度解释同一个世界,最终都应可以回归统一,互相他洽。
阴阳互根资料: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B0%E9%99%BD%E4%BA%92%E6%A0%B9/10800562
2.高分化和依存条件复多的现象表现
几十年前相对低分化的时期,一个企业可能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开始干,一个管产品,一个管生产,一个管渠道销售,能卖多少做多少,没有太多资金前就不做大规模的生产以节约成本。
但是如今,企业在选择赛道和项目的初期,人力和流量成本就十分之高。比如流量成本,如今的企业不仅要从电商平台去获取流量,还要去抖音等内容平台获取流量,甚至如今创始人也得走向台前去直播塑造IP,这背后既需要支付直接的流量费用,又需要养一个相关专业的流量运营团队。最关键的是,极有可能发现运作了半年业务模型不成立。即,哪怕只是想测试一个业务模型是否成立,都面临着不小的成本。
试错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高,收入是线性增长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增长的,但成本在一开始就注定远远大于收入。这是企业倾向于通过融资的方式维持生存的原因之一。
合并历史章节:
第1章:第1疑问,存在者为何对存在发生惊异
第2章:第1假设,追问中的存在都是“相对存在”或者“有限存在”,不是“绝对存在”
第3章:为什么要这样假设(因为我们只有逻辑这样一种追询或者追问手段,无法追问绝对存在。通过“逻辑”找到“存在的逻各斯”,再用逻各斯来回答“逻辑”为什么发生或者存在,可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即书中指出: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有待证明的假设】)
第4章:阐述什么是“相对存在”,以及“相对存在”的根源(存在的相对性主要表达为在纵向演动上的层层相依和步步分化,存在的统一性的根源是:存在的相对性或相对性的存在是绝对的)
第5章:接续第4章末尾“存在的根源是什么”,本章回顾既往哲学乃至现代物理学追究“存在的根源是什么”所导致的迷失(暗含了不能再按照这个思路追究)
第6章:第2-5章的论述发现“绝对存在”问不得,一问就陷入迷惘,那么就只能被迫根据“主体和对象有限的存在属性”去探索“存在的性质/存在之道”
第7章:将第6章提出的“存在的性质/存在之道”命名为“存在性”——决定着某物能否存在、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
第8章:展开第7章的“存在性”,提出存在性中的“存在效价”参数——一个决定着存在物可存在程度、稳定性的自变量参数
第9章:将“存在效价”这个参数修改为“存在度”,从而将存在的问题(能否存在、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量化为(0,1)取值范围的讨论
第10章:根据存在度的取值范围推导出整体存在的存在度守恒,个体存在的存在度是对整体存在的存在度的不同量级的分有
第11章:整体存在分化为不同存在物之后,存在度的分布状况有5种可能
第12章:利用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量,从宇宙源头开始及其纵向衍存演化流程中确认存在度在分化后的万物中是“趋降分布”
第13章:接续上一章的博物学信息量,指出“自然存在度”随着演化进行呈现逐层递弱分布所显现的六个趋势
第14章:定义“存在”和“存在物”2个概念
第15章:对老子哲学思想进行剖析并指出合理与缺陷
第16章:本原存在具备不圆满性,“不得不追求圆满”是其演化出万物的内驱原动力
第17章:由于存在之外无存在,本原存实现圆满的方式只能是自己补偿自己,这种补偿方式呈现为“对内部组成部分进行结构重组”(即分化构合),最终以新的存在方式或形态来实现整体的暂时性稳定存在
第18章:本原存在的补偿方式最终落于无效,存在的不圆满性仍旧内发于新的存在形态中。用代偿来替换补偿,以表明这种不得不补偿,但越补偿后衍存在者越残化存在度越低的状态,递弱代偿创世法则成立
第19章:引出代偿效价,以表达代偿“有效于补助衍存者的弱化续存,无效于补助衍存者的弱化本性”的状态,递弱代偿自然原理达成
第20章:存在者在代偿演化进程中有着前后或上下派生关系
第21章:在物演的前后衍关系中,前衍存在用于圆满自己的代偿手段是造就后衍存在活跃和动荡的原因,但后衍存在却不得不继续使用这个让自己失稳的代偿方式来继续维持自己的稳定存在。
第22章:直面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冲突,指出“进化”和“适应”都是物演进程所呈现出来的代偿属性表象,本质是朝存在度递弱的方向演进。
第23章:代偿(进化或适应)的方向就是存在度丢失方向,最终结果是导向失存灭亡。
第24章:存在者失存灭归于前衍位相之中,但失存者会在前衍位相上继续代偿衍存,并不是逆向演化。
第25章:递弱代偿衍存造就的物种层层放大的缺憾是进化的根本原因,并呈现实体结构和虚体属性2种并进的代偿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