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先生和郭老(郭生白先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思想著作也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且两位都与梁冬先生结缘。私下是否有彼此了解过就不得而知了,但从他们如今流传出来的讲课资料信息来看,两位应该没有明显深入的交集。 可是,这两个思想咋就越研究越是感觉契合的很啊!以至于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小的契合点有…
“递弱代偿”和“执中和谐顺势利导”的关系
郭生白对“中华文化的内涵”用了8个字来概括——执中和谐 顺势利导。原话如下: 这就是本能系统的内涵,这就是中医的内涵,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内涵。任何一个成功都是这四个字,打赢一场战争是这四个字,治理一个国家出现太平盛世也是这四个字,做好一个企业也是这四个字。不管你是干什么,你离不开这个。 执中,执中道,…
《物演通论》第一百六十一章
B.智质性状的类体质特征── B-Ⅵ.工具的位相:智质作为“精神本体”之存在,只是一种后衍性自然感应属性(或曰“自在性生物逻辑潜能”)的超验观审或自我体验;智质作为“生存性状”之延伸,才是一种代偿性自然衍存质态(或曰“自为性生物依存机能”)的经验重塑或自我现身。也就是说,智质存在从生物自演属性转化为超体质的…
《物演通论》第一百六十章
A.智质属性的DNA余绪── A-Ⅰ.操纵性:人类的一切复杂行为均受智质要素──即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的指导和操纵(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在某种程度上亦然),一如低等动物的本能行为均受DNA基因的指导和操纵一样,此乃人类之“主观性”或“人性”的位相性根源。即是说,这种“主观性”(或曰“自主特性”、“自为特性”均可)原是一…
王东岳:中医不是科学,这不是攻击中医,是抬举中医
这里谈中医,不谈细节,只谈逻辑梗概,以及它的文明史定位。 这一点一再声明,中医问题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通常会引起很大的争论。中国近代史是一场屈辱的历史。然后中国现代史是以否定传统文化为开端的。不清理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转型,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型,就非常困难。因此在这个阶…
王东岳和郭生白思想对比
之前整理过《王东岳和埃德加·莫兰思想对比》,发现世界上有许多思想和王东岳先生的思想十分互洽。王东岳先生的思想是宇宙观,是时空观,可以指导人类的生活实践。在跟随曾蓉老师学习之后,更理解东岳先生的思想是偏向于“纵向衍存”思维,回答的是人类是什么,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是什么。而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横向依存…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九章
早在本书卷二的基本题旨中,我已明示:宇宙衍存物的感应度与其存在度成反比,与其代偿度成正比。及至发展到生命物质的演运构成阶段,这一自然律令近乎显象为伸手可及的直观实物──这“实物”就是专司信息感应的生物神经组织及其生物智化机能。 感应是分化依存的属性代偿产物。当单细胞生物(可以把它视为分子结构单元的极…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八章
讨论到这一步,我们的社会哲学体系大约只剩下与晚级社会有关的三类问题尚未解决了,这三类问题是: 一、作为智质代偿之载体的物种──人类,它的生存度递弱进程是怎样表达的? 二、智质发生与体质变异的代偿性存续关系是如何建立的,以及智质代偿如何继续表达着生存性状残化耦合的自然社会结构化规定? 三、对生物…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七章
Ⅻ.基于上述,我们知道R系数的演升所代表的是不可遏止的自然存在性递变进程,因此,任何结构系统内非耦合因素的增长也就是一个绝对的动势,固有的结构基础削弱了,新的结构在前者弱化的过程中代偿发育成熟,社会系统结构就这样层层演替下去,使生命与社会的一切潜在本性渐次展开,由以规定社会形态必须与生命质素相适应的…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六章
Ⅺ.固然各种社会结构终于都不免趋向崩溃,但不同结构的稳定程度毕竟迥然有异。从大处着眼可以发现,随着R系数的上升,代表生存度的E值虽然越来越小,然而社会度S值的相应上扬仅仅表示其残质构合的细密程度越来越高,整合倾向越来越强,却绝不表示其结构稳定性也越来越牢靠。恰恰相反,随着社会系统结构中连贯环节和反馈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