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把这个既不能圆满也不能尽失的“存在效价”改称为“存在度”,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存在之所以存在的问题予以量化。假定,绝对稳定以至永存的存在度为1,绝对失稳以至失存的存在度为0,那么,现实的存在则必然一概处于这个存在度的从0到1的区间之内。 由于依据上述之证明,存在度最大的存在效价只能<1,或…
《物演通论》第八章
我们假设:宇宙的那个本原存在,一开始就有一个自身存在效价不足的本性与存在同在。因为,可以这样证明:如果它的存在效价是十足的、完满的,则它的存在就应该是绝对稳定的、永恒不变的。然而,任何一个具体的存在者终于不免要流逝、变迁、转化、灭归,可见一切存在者都暗含着一个使之难以存在下去的缺憾,这个不得不发生…
《知鱼之乐》第六篇:“快乐公式”题解
不但幸运本身是盲目的,而且使享用它的人也成为盲目的,世上没有比交好运的白痴更不可容忍的了。——西塞罗 心灵的快乐就是对肉体快乐的观赏。——伊壁鸠鲁 我们通常得到的欢乐总是不如我们期望的那样动心,相反,我们所遭遇的痛苦却比我们预料的更为深重。——叔本华 幸福不过是一场梦,不幸才是真实的。——伏尔泰 何…
《知鱼之乐》第五篇:人性之根-贪、烦、畏
在这世上,我们都是囚徒,而且被囚禁在现世的肉体之内。 ——爱比克泰德 烦是生存结构的整体。 ——海德格尔 畏之所畏者就是在世本身。 ——海德格尔 “人是什么”以及“人自身固有的东西”永远都是我们所要考虑的主要事情。 ——叔本华 人降生于世,很有些像马戏团里空中飞人的坠落入网,甚至比那还要不及,因为那只是一张…
《知鱼之乐》第四篇:平庸者伟岸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 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还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属虚幻无谓呢?——罗素 上帝也给每只笨鸟儿准备了一根矮树枝。——土耳其谚语 要知道,人情练达与理解人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弗兰西斯·培根 一个人只有生活在一个充满愚人的世界的条件下,才是有智慧的人。 ——叔本华 英雄者辈看见平庸的…
《知鱼之乐》第三篇:追求完善的遗憾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日:“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 不要踩坏了我的圆!——阿基米德 不要挡住了我的阳光!——第欧根尼 不要损伤自己的心!——毕达哥拉斯 追求完善是人类…
《知鱼之乐》第二篇:有为与无为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 人类之所以在世间万物之中显得…
《知鱼之乐》第一篇:无用的哲思
那永存而不是发生了的是什么?那永远变化着、消逝着而绝不真正存在着的又是什么?——柏拉图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哲学乃科学之父——科学无论看起来显得怎样的俊朗洒脱,它都不外是那更具沧桑感的丑陋老叟的轻薄之子。——子非鱼 看哪,我将漂流远方;我将独栖荒野。——布鲁诺 “哲学”是什么?似乎三…
《物演通论》第七章
这样一来,就有了存在性的概念。 所谓“存在性”,系指存在如何可能存在的所以然,以及存在如何能够被指认为存在的原委,或者说,“存在性”就是存在的元质规定性,它使存在得以循序展开,并使存在从趋于失存的进程中逐步实现为存在的全体。由于既往所说的“存在”是一个绝对的、无限的语境,因此它不是任何一位有限的存在者…
《物演通论》第六章
一触及“存在”就陷于混沌或陷于混乱,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结果就呈现出这样一种离奇的哲学困境:不得不予以追问的“存在”反而问不得。 这正表明,作为设问者的存在者同样不能逾越自身相对性或有限性的规定。 所以,哲学虽然表现为是究诘“终极原因”(或“绝对本原”)的学问,却绝不是有关“终极真理”(或“绝对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