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总体存在效价守恒

    这样一个存在度区间的设定,恰好与物质必然不灭和物质必然衍动的两项基本定理相吻合。(1)

    如果继续从这两项定理推导,即:

     A抽象的存在是绝对的、不灭的、永恒的;【此项定理的可成立性与前述之“相对性存在是存在的绝对规定和绝对形式”或“存在相对于存在而衍存”在概念上同一。】

     B具体的存在是相对的、自逝的、流变的;【当现代物理学将既往代表着绝对存在的宇宙视为一个具体存在者时,宇宙亦有生有灭,此即爱因斯坦以来的“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2)

    则:

    基于A项,抽象的总体存在之存在效价或存在度是绝对的、守恒的,不能增多也不能减少的;

    基于B项,具体的个别存在之存在效价或存在度是相对的、分有的,可能偏多也可能偏少的;

    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总体存在效价在具体存在者之间如何分布的问题。一般看来,拿不同的存在物进行比较,其存在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提示,一切不同形态的具体存在者,就其保持特定的存在方式而言,必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具体存在度,高于或低于这个“度”的规定,它就不能以这种特定形式继续存在下去。很明显,这里所谓的“存在度”,就是抽象化了的总体存在效价的分散表达或具体实现。(3)

注释:

(1)因为存在之外无存在,存在的相对性是通过存在的内部分化实现的,所以,存在度划定的区间,在现代物理学的背景下就是质能守恒的存在整体区间,从能量态的“一”到质量态的“多”,就是存在的分化衍动进程。具体而言,“物质必然不灭”和“物质必然衍动”中的“物质”指的是包括“前宇宙能量存态”和“宇宙质量存态”之总称(参看附录概念注释中的“物存”概念)。所以,存在度划定的衍存区间匹配于爱因斯坦“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下的宇宙范围,即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²适用于作为整个存在的衍存区间,故,在此衍存区间,从奇点的能量态到万物的质量态,无论其间如何转化,质能总体守恒。“物质必然衍动”,是指从存在度最高的趋近于1到存在度最低的趋近于0,整个过程必然是一个衍动过程,否则没法实现从趋近于1到趋近于0的过程转换。

(2)于是,对应的可导出:

A、抽象的存在是绝对的、不灭的、永恒的;

此处的“抽象的存在”指未分化的“存在”以及分化后包含了所有分化物的总体存在。而且,分化后具体的存在或在者都是这个总体存在的部分(配合第五十一章第一段理解)。这和第四章表达的“只有存在的相对性或相对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即“相对性存在是存在的绝对规定和绝对形式”)或“存在相对于存在而衍存”是同样的内涵,指明存在是一个分化衍运的流程,抽象存在作为完整的一体存在无论质能如何转换,始终守恒而不灭,是为绝对存在(即此时的“绝对”也是相对存在之总体,是相对于所有后衍存在或具体存在的“绝对”)。如果既往的存在作为抽象存在或绝对存在内涵上有无限的意蕴,那只是逻辑抽象的误区,事实上这无限只能是有限的相对存在之总和,故也是有限的

B、具体的存在是相对的、自逝的、流变的;

具体的存在即个别的存在,和抽象的存在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直接感知的具体存在都是相对存在,都有生灭,不是向前继续演化,就是向后灭归,不可能停留成永恒,因为最初的“在”尚且不能永恒或圆满,何况后续分化出的具体存在呢?!所以,具体的存在是相对的、自逝的、流变的。

既往我们谈论宇宙时,没有相对存在的概念,宇宙常常被抽象为绝对存在或被逻辑化为无限的空洞,这时它是绝对的、不灭的、永恒的,但和A中“抽象的存在”有着不同的内涵。A中“抽象的存在”蕴含了分化后的衍存流程,而既往存在的概念乃至宇宙的概念都是不变的或非演化流程下的存在。

我们能追究的宇宙注定只能是现代物理学下的如爱因斯坦“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的有限的相对存在。在这种相对的视角下,宇宙存在也是具体存在,也有生灭,在存在度划定的衍存区间流转。(这和第二十四章的相关论述是一个意思,第二十四章指出:我们所处的这个从大爆炸中生成的“宇宙”,大抵也只是一个“存在中的质点”或“存在流的段落”亦未可知。)

很多时候,相同的文字表达着不同的内涵(相反的情况是不同理论系统的不同文字可能表达着相同的内涵),而读懂一本书,就是读懂它文字下要表达的内涵。文字作为思想的载体,有着天然主观的一面。进入作者的思境,是读懂作者的关键。

(3)通俗地说,万物(我们说的万物其实就是我们感知到的万物的属性)都是存在度的转化和表达,“存在是一”的那个“一”是绝对的、守恒的,万物都是这个“一”的分有。这类似质能守恒,万物都是能量的转化,是总体能量的分有,但这种表达不能说明万物间的演化关系,更没有演化动量和矢量的精致化表达,要说清万物的演化动量及其矢量关系必须借助“存在度”的概念。也就是说,因为抽象存在的“一”和具体存在的“多”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具体存在的存在度也是抽象存在的存在度的分有,这就有了下一章需要探讨的存在度的分布问题。

也正是因为后衍的所有存在的存在度都是本原存在的存在度的分有,所以我们后续通俗表达存在度和代偿度时会说“存在度决定代偿度”。换句话说,因为最初的本原存在没有代偿度,所以后续的代偿度才是存在度的表达或实现(见第四十章“换言之,代偿度是存在度的实现,存在度是代偿度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代偿度与存在度原本属于同一回事”)。

注:上一章给出了存在度的概念,并划定了存在度的范围。本章从存在度设定下的衍存区间中整体物质不灭并相对衍动,自然导出整体的抽象存在绝对而守恒,分有的具体存在相对而变化,即抽象存在的存在度总体守恒不变,具体存在的存在度分有而不同。由此导出下一章对存在度整体分布规律的探讨。

附:本章重要概念:

一、物存

(概念注释)包括“前宇宙能量存态”和“宇宙质量存态”之总称(参考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及现代宇宙论,故亦可谓之“物能存态”),因此其概念外延远大于既往哲学上所谓的“物质”。(我若沿用“物质”一词,即已涵盖上述新意。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