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至柔者自为以存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这一千古玄论,至此有了系统性的题解。(1)
不过,生命因而应该被看作是自然的“弃儿”,它的所有生物机能其实是对这种“遗弃”的代偿,宛如失去父母养育的孩子只好掌握自我照料的本领一样,是乃哲学上所谓“自为”的本质和渊源。自为者,不能“无为而在”之叹也;所谓“无为而治”,须有不必治理即成稳然存序之格局的自然前提;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守静”之道,则早已是失之久远的“自在”型天理了。【所以,老子“出世无为”的劝世箴言终于不能成为人类生存方式的主流,甚至不能成为人类行为方式的支流,即便是那些看似“无为”的“出家人”,也照例免不了面壁时的魂不守舍或教团内的尔虞我诈,何尝真正得以“守静”?更有甚者,恰恰是这些所谓的“出世者”,历史上曾多次以“国师”、“仙贤”的身份挤入庙堂,教唆天子,偶或更搅得朝野不宁,人间离乱。回过头来看,反动于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孔子标榜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似乎更能道出人生挣扎求存的根源性无奈,亦即更能表达“至柔者”不得不“驰骋天下”的强迫性困苦。】(2)
基于同义,人类最好不要再把自己误称为“天之骄子”,他实在只是“天之耄耋”,且不幸愈老反而愈不得安宁,于是只好替天行道,身不由己地表演着老来风流的闹剧而已,这种情形,就像立不住的陀螺必须高速旋转起来才能实现其自立一样。(3)
──也就是说,这场闹剧并不只是人间的闹剧,而是自然导演于自身之存在或存续的闹剧。(4)
故,此剧堪称“天幕之舞”,我们的思绪仅仅在于为不能(或佯能)退出舞列的欣赏者理出它的情节主线。(5)

注释:
(1)人类作为有机生命中至柔的后衍存在,何以能驰骋于至坚的前衍无机存在,在递弱代偿的存在论模型下终于有了答案。
(2)通过前述第十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自在”、“自为”是元一的自丰型概念。五十三章更是指出:“自为”或“自在”并不是某种存在形态,而是某种存在质态,或是同一种存在质素的自性演动。也就是说,自为并不是自为者独有的内性和样态,而是自在者之自在质素的展开。因此,自在者亦有自为的属性,只是较为细微罢了;反之,自为者亦有自在的本性,而且正是这个深刻的自在性主宰着自为的样态。说到底,“自为”无非是自在者愈来愈不能“自在”而不得不有所“为”(或曰“有所作为”)的自然存在方式或自然存在质态而已。所以,自在是存在度高的无为情状的表达,自为是代偿度高的有为状态的表达。递弱代偿之存在性的自性滚动,把自在逐步实现为自为。所以,自为的本质就是自在的进一步递弱代偿的结果,二者同根同源,是不等位(指存在性的度的不同或衍存位相的不同)的同义词。
在递弱代偿的存在论模型下,越后衍的存在其存在度越低、代偿度越高、自为能力越强,这是其自身本性递弱下的不得已。表现在人类的续存阶段,即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就是自身趋于失存的进程。老子明察文明的不良趋势,故反文明以求“无为”,希望以“无为”维系存在度的不流失以完成人类长久求存的目的,实现终极求存目的的“无不为”;但可惜的是自然的衍存之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每一步人类的求存必然以文明的发展为代偿,从而把人类代入更深的文明的危机。也就是说在递弱代偿的自然律下,人类必定越来越柔弱而自为,自为求存又必然以存在度的衰减为代价,即每一步当下的暂时求存都以长远的趋于失存为代价,这是一个停不下来的自发滚动的进程。所以,无为只能是无机存在的高稳定性的自在存在方式,人类“知其不可为而为”的自为存在方式是依存愈发困难的无奈和不得已。
(3)因此,人类做为最后衍、最柔弱、最不稳定的存在,不得不扮演着内质孱弱而外在强悍的“天之骄子”。事实上,人类不仅不是大自然的宠儿,反而是老来还不得退休、还必须在人生舞台上搏杀的生存境遇最凄凉、最紧张的可怜人。
(4)本章主旨是要说明人类想无为也无为不成的原因:递弱代偿的存在性使得越来越残弱的人类不得不越来越有为,才能维持人类的存续,从而维持整个存在的存续。说到底,人的自为是无从选择的无奈,是物演的必然。
(5)物演导出戏一幕,人在戏中翩翩舞,此戏剧本谁能解,试把《物演通论》读。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戏中人,但明白剧本才能在既定的剧本下就自己能发挥的那一部分(即有限的自我拯救的部分)尽量发挥得好,以保证剧情温和而自然,不至于提前落幕或者以一种惨烈的方式落幕。
注:本章接着上一章对生命的论述,进一步说明至柔之生命,必须以自为驰骋于至坚的不得已。物演进程如一出大自然主导的天幕之舞,越后衍的存在戏份越重,不舞不足以成就自然续存之剧目。我们可以以超脱的眼光反思自身,但大自然给你穿了红舞鞋,终究还是不能停下来,反思唯一能做的就是别自己给自己追加戏码,因为人类的戏码在最高潮会戛然而止,人类自我拯救的限度就是别过于主动追求那个高潮就好。
附:本章重要概念:
一、自在、自为
(概念注释)自在:借用黑格尔哲学的旧概念,然而,在我这里,它被用来特指“高存在度的代偿潜隐状态”以及“存在效价自发流失的潜在状态”。
(概念注释)自为:借用黑格尔哲学的旧概念,然而,在我这里,它被用来特指“高代偿度的属性张扬状态”以及“代偿效价相应增益的展开状态”。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