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衍存律3:衍存动势自主律

物质的感应状态与物质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或者说,物质的依存状态与物质的自存状态密切相关。自主(即自为)的自存即为“自我”存态,非自主(即自在)的自存即为“无我”存态,而“自我存态”正是“无我存态”的弱化赓续,一如“某物的自存”正是“物类的通存”的残态体现。【人道之“自私”是天道之“自弱”的物性表达,人道之“无私”是天道之“自残”的物性表达。就“存在之道”而言,人与物的本性全然出自同一规定。所以,朱熹将物的“所以然之故”与人的“所当然之则”同归于主宰着“天下之物”的“太极”(见《大学或问》及《朱子语类》),虽属粗浅的猜测,却见其直觉之深刻;而刘禹锡所谓“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天论》),虽然距离沟通天道(即存在性)的“强弱”与人道(即弱存者)的“是非”已近在咫尺,却终于失之远矣。】(1)

既然感应性的发展是为了追逐自存的条件,则当某类存在者业已迷失于过度繁多的依赖条件或条件载体之中时,相应程度的能动性就会代偿性地发生,借以改变被动的遭遇条件为主动的追寻条件,从而力求提高或恢复迎合自身存在条件的几率。即是说,能动性是在依赖条件量过度膨胀以及与迎合所需条件的机遇呈反比减缩的情况下不得不发展出来的属性代偿。前生命物质的被动运动如光子的波动或分子的布朗运动等等,是其自存条件比较简单亦即存在度较高的表征之一;而生命物质的主动运动,即所谓的“能动性”,是其自存条件比较复杂以及存在度趋于低下的表征之一。故此,在生物进化的序列上,物种能动性的增强倾向其实表达着物种存在度或生存度的减弱趋势,虽然在进化论的表浅理解中它反而成了生存能力或生存适应性增高的证明。看来,诸如“能力”、“适应性”之类的观念原本就是一些浮泛的表象,它非但不能揭示生命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反而掩蔽了生命存在的自然本质。(2)

──是为能动性之扩张趋势。(3)

能动性的同义转化概念就是“自由”,可见“自由”首先具有某种自然哲学的意义,如果设定一个不受社会偶然因素干扰的理想自由度,则生物的自由度必与生物的生存度成反比。由此也提示,自由化了的存在物自需某种形式的结构化组织来代偿其动荡不宁的失位态势,因为自由化正是残弱化的现象形态。(4)

注释:

(1)感应度是衍存者特定存在度的表达,该存在度同时决定了衍存者的质态、依存方式和能动性等,即感应度、能动度、包括第五十三章的结构度都是存在度(或代偿度)的指标,所以彼此在同一衍存进程中是同步关联的。由此决定了能动性在衍存中的规律:自在或非自主的“非自我”存态是高存在度的衍存者的能动性偏低的表达;自我或自主的“自我”存态是高代偿度的衍存者的能动性偏高的表达。也就是说,从“自在”到“自为”,从“无我”到“自我”,正是天道衍存的结果。后衍人性的“自私”正是因为其本性弱化或存在度低,必须通过更多的手段才能艰难求存的表达;而人性的“无私”则正是其存在度衰减而功能残化以后不得不残残相依以求存的表达。二者并不矛盾,都是天道出于求存的同一规定。

     朱熹把物性和人性都归于“太极”,基于深刻的“天人合一”的直觉,从而统一了天道和人道;而刘禹锡则割裂了天道和人道,终于也说不清人道及其是非与天道的关系。须知,判定天道强弱的标准就是存在性的度或存在度的强弱,而评定人类是非的标准在于特定存在度下的人类社会的生存结构;所以,人道由天道决定,人类是非的标准正是自身所处衍存位相或特定存在度的反映,是天道的彰显。

(2)主体感应属性的增强必然伴随与之配套的运动能力的提升,才能和感应属性同步提高对越来越多的依存条件的选择和追求,才能完成从感到应的依存实现。这种运动能力在衍存进程中从前生命物质的被动运动发展为生命物质的主动运动,表象上是生存能力更强了,但实质上表达的是生存效价的趋降,因为存在度越高越不需要能力便可完成生存,这正是达尔文进化论中未能深入事物本质的失误之处。

(3)——这就是衍存进程中的能动性扩张趋势,亦即衍存动势自主律。递弱代偿的衍存进程就是能动性扩张的进程,就是衍存者的自为能力或自主性越来越高的进程。

(4)比如现在的人,其能动性或自由度比其他任何生物都多,正是他比其他任何生物都残弱的表征;也正因为这份残弱,不得不更深程度地把自己镶嵌在越来越致密的社会结构之中。否则,凭着残弱化(人的分化主要是智质分化,属于卷三的内容)的自身个体是无法完成求存的。也就是说,社会结构化的发展就是对个体递弱的代偿,当然,整个社会的存在度和个体也是同步递弱的,因为社会结构化的发展(即智质分化)是通过个人的进一步分化来实现的,而个人的分化进一步促成社会的分化。也因此,自由在人类社会阶段从生物性自由步入社会性自由,但无论哪种自由都是主体残弱化的表征或现象形态。

注:上一章讲衍存感应泛化律,而感应方式就是衍存者的依存方式,依存方式同时就是衍存者特有的能动方式,随着感应趋势的放大或泛化,衍存者的能动性也同步扩张,故顺势导出衍存律之三:衍存动势自主律。而本章最末,通过社会对个体自主的代偿导出下一章衍存律在结构上的表达。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