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十九:落后者长久
最近《华尔街见闻》的公众号指出:人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100年后3个人里面就有一个非洲人。论据是全球人口统计证明发达国家或城市的人口渐渐逆增长,而非洲的生育率却逐渐增长。由此达成逆向淘汰。
当然,其报道的结论是对人口增长现象的浅层推理,对于后面的深层实质却是更值得大家重视的。
马尔萨斯的理论在科学时代来临之前是正确的,在科学保障了人的温饱以后就显得错误了,因为归根到底,马尔萨斯的理论还是相对浅层的认知,更深的认知是:生物超量繁殖的潜力源于大自然赋予生命可以在环境极端恶劣或自身极端弱化的情况下还有冗余保证有可以活下来的。而抑制这种繁殖能力的其实就是存在者的存在度或者说存在者所处的生存结构。王东岳先生在20年前左右的《人类的没落》一书中,就明确指出:
人口的自然限度在于“生态型繁殖力衰竭”和“社会型养育力衰竭”。但这无疑是更可怕的后果,此前那种一过性的人口暴涨只会加速其到来。(“生态型繁殖力衰竭”是指男性精子数量下降,“社会型养育力衰竭”是指育后经济成本暴涨,这两种危势目前均已显露端倪。)
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食品安全标准越来越低的过程,从最早的采下即食的天然食品到科学时代的加工食品,为了适应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各种防腐剂、添加剂不可避免的使用,圈养肉食动物则不可避免的使用抗生素,进一步还有转基因食品的蔓延,更不用说水源、土壤、空气的大环境的污染,这是人类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态型繁殖力衰竭”的原因所在。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的社会分化或发展进程,表面上我们比古人生活条件更好,实际上只是我们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在购房、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几乎所有人都忙于生计,未婚的男女没有婚房甚至难以论及婚嫁。这是急速分化下的社会生存结构使然,最终在人口增长上表现为“社会型养育力衰竭”。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婚、不育。
《人类的没落》还指出:
“妇女解放运动”与“生存成本抬升”互为因果,即妇女也被卷入社会物质生产,而不像过去那样只承担生育生产和家庭内务,它表征着妇女责任的叠加化倾向和女性生活的紧张化情势,也表征着人类繁育本性的社会化干扰和心理化衰竭,但却反而造成女性普遍的鼓舞和欣喜感受,此正所谓“时代蒙蔽效应”或“自戕欣快效应”是也。
这也是特定生存结构下繁育力必然衰减的存在度递弱的表达。须知,植物营养不够时会提前开花结果,以求延续后代;动物为了繁衍不惜一切代价,如回游性鱼类为了生殖千里回游,当葛洲坝阻断了回游繁殖的路,鱼儿会一次一次执着的碰撞而死。所以,人类基因的深层中爱情的力量总是强大,那也是繁衍的底层规定。但自觉高贵的人类的愈发追求理性,加上生存的压力,年龄大了还有修行的随缘,爱情越来越无足轻重。这都是存在度递弱的表达。
所以,《华尔街见闻》内容的表象下面其实有一个最终的决定因素,即王东岳先生的递弱代偿自然律下的社会发展规律,越原始的社会结构越简单、越稳定、存续时间越长,越后衍的社会结构越复杂、越不稳定、存续时间越短。这种存续效力的不同我们称之为不同的存在度。如氏族社会长达三百万年,农业社会一万年,工商业社会三百年,信息社会更是高速变构,不会超过一百年,这个过程存在度是递弱的。同理,非洲大多数国家与发达国家是不同是社会构型,其稳定度自然不同。相对于不断创新发展的人类精英,非洲人是出名的懒惰和性欲高涨,和人类的追求相比,非洲人是最庸俗而接近动物的。但正是其原始性,证明其存在度高。根据“线粒体夏娃”追本溯源,人类都是非洲某一女性的后裔。非洲,是人类的母亲,母亲与后代之间有越来越深的代沟是最正常不过的,可惜的是,越是后衍的子女,其生存度越低,虽然你引领了人类不断发展也无助于你基因的扩散,反而越是庸俗之众,维护着人类的存在度。想来也真是寒心,人类中的优秀者莫不争先恐后去创造、去发展,到头来反而不如落后的人子孙蓬勃。《知鱼之乐》中有一篇《平庸者伟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出英雄的平均寿命一定不会超过庸众。这在人类的人种分布上也如是表达,故《华尔街见闻》的内容不是逆向淘汰,而是规律使然。
记得武侠小说里,一个人几十年磨一剑,心心念念要去报仇,结果行动还没付诸于实施,仇人先死了。所以,唯有活的长久,是最后的赢家。
武林秘籍《九阳真经》中有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这其实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维护存在度的自然道法,也是中国文化能长久延续的道理所在。道家的养生、长生久视、全身保真都是其具体的表达。
个人如此,种族如此,人类也如此。维护个人及人类活到最自然的长久,是生命最重要最根本的意义——其他意义不过是在这基础上分化和叠加,但在叠加与分化之后,人会渐渐就颠倒了本末。佛说,颠倒梦想,就是指聪明人终会反被聪明累。孔子《论语·公冶长》也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智慧人人追求,但追求到的往往是极简练的愚蠢。愚不可及的大智慧,人类中总是极少数人才有所领悟。刘姥姥比大观园里的一众男女都活的长久。如果一个个调查个人幸福指数,白痴无遗是最幸福的。可惜大多数人都不是白痴,也修行不到白痴的境界,一不小心贪嗔痴就冒出来了,以致压抑贪嗔痴反而成为修行人最大的贪嗔痴。所以,修行到什么境界,真实的做自己即可,无为不过是顺其自然,包括成长,也是自然自由的成长,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只要落后者不被先进者灭绝,只要二者共存,先进者先自灭,落后者必定更长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唯缓行,令世道悠长!
注:《物演通论看世界》的文章只讲所以然,不论对与错,因为任何对错都是有角度的。《落后者长久》是解释现象,是揭示现象后面的规律,是站在整体的角度说明问题,而不是指导个人生存。须知,落后者长存的基础也是自身没有被先进者消灭掉。如果大家同为一个整体,都落后,落后的代偿状态已然充足;如果面对先进者的围剿,落后者不奋勇代偿便无可存续,虽然增加代偿是维护一时之存而非长久之存。所以,维护人类整体生存需要整体看问题,更需要在整体上解决个人的求存问题和认知问题。
不论对与错,不是说没有判断对错的标准,作为人类中的一员,站在人的角度,是否有利于人类整体求存就是终极角度的对错标准。这不是以人为中心,因为人只有认清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弱存地位,把自身返还给自然,维护好整个生态的运行,才能活的更长久。
当然,若进一步站在整体存在的角度,而不是以人的求存角度看待,人类的存亡自然也就无所谓。所以,所谓终极的对错标准,还是因为一个相对于人类的终极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