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人类社会发源于生物社会

上述问题在未答之前业已提示:

A社会系统在人类尚未问世以前就已经客观地存在着,且必以某种演化发展的方式存在着;

B非但不是人类缔造了社会存在,反倒是人类以先的生物社会或社会生物缔造了人类及其社会基础

总之,既往那些以人的行为──无论是文化行为抑或是经济行为──为前提的社会哲理其实都不过是某种人类中心主义的、短视而封闭的孤芳自赏罢了。【汤因比曾经敏锐地意识到关于社会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必然性,故有斯言:“人类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就没有可能变成人。从半人变成人,这个变化是在原始社会的环境里进行的,关于这个情况,我们并无记录可查。但是我们可以说这个变化是比在文明社会的环境里所发生的任何一次变化都更为深刻的一次变化,是一次更大的增长。”(引自《历史研究》)不过,限于他的人文学视野,他到底无法跨越“人类活动”的域界。实际上,这个进程断不是人类史前的“一次变化”使然,而是自然史上的“一系列变化”使然;当然也不是“无记录可查”,而是“有记录未查”;问题在于,对“半人社会”或“非人社会”,你应该以什么东西作为“可查的记录”。倘若我们仍以“人类”或/和“人类的行为背景”为基本素材来看待那个远远超出人类范畴的“社会”,那么,不待说,我们的社会学眼光自与一个部落人详知其村野的沟沟坎坎,就以为大地是托在龟背上的情形没有多少区别了。这大抵就是整个人文社会学至今尚处在类似于哥白尼以前的自然博物学水平的原因,难怪罗歇·卡伊互不太客气地挖苦道:“人文科学”毫无科学的内容可言,只有那种想使其成为科学的意图例外。】

注释:

社会哲学第一问题“人类为什么必须以社会的形式存在”暗含着两个前提:

A.社会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在纵向上必然是演化出的一个自然结构,非人类独有;

B.横向的表面上是人类缔造了人类社会,但纵向上看,是人类以先的动物社会演化缔造出了人类社会。所以,横向视角下的突现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也不能说明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原因,只有纵向的演化(即分化)视角才能澄清社会的发生学原理。

总之,从纵向上看,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由切近的生物社会发展而出。人类基于自身总结出的一切人类社会的具体规律都是横向视角下的局部规律,难免片面和狭隘,在更大的纵向尺度下,生物社会的总规律才是人类社会得以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的决定因素

回顾卷一第五十七章可以明确:人类“存在性”的失稳或失位是人类一切问题的唯一源泉,故一切人文现象归根到底还是自然现象。换句话说,人类社会在自然衍存位相上的存在度决定了自身的一切,人类社会存在归根到底还是自然存在,那种把人类社会诉诸于人文的做法都是狭隘视野下的局限认知结果。

注:上一章作为卷三的开篇把哲学问题落实到人类社会,提出社会学的起点问题即人为什么以社会为质态求存,本章进一步明确问题本身已经暗含了人类社会存在属于自然存在,是自然物演的结果,从切近的生物社会中增长而出。

附:本章重要概念:

一、“自然社会”和“生物社会”(概念注释)

自然社会:即“社会是自然结构演化序列的终末产物”。旨在强调“社会早在人类问世以前就已经存在”。   

生物社会:指“社会是生物有机体之体外残化的生机整合结构”,正如“有机体是细胞残化的生机整合结构”一样,因此,社会随生物问世而衍生,它已经存在了38亿年。强调这一点,旨在说明“人类社会是从动物社会中增长出来的”,并借此纠正一个长期流行的社会学失误:不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决定着人类的命运,而是生物社会的总规律终将决定人类的宿命。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