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从生命说起
于是,正“社会”之本,就必须从清“生命”之源入手──即必须从探讨生命存在究竟是怎样一种物相(或处于怎样一种存在位相)入手。(1)
依据递弱代偿衍存之法则,生命物质不外乎是业已处在自然分化中途──亦即是业已处在自然残化中途或自然弱化中途──的分子物质进一步分化构合或曰演运编码的产物。分子是原子的结构化代偿存态,生物大分子和原始单细胞生物是分子的结构化代偿存态,而多细胞生物又是单细胞的结构化代偿存态,如果不去考究修辞学上的表浅异义的话,也可以说,分子就是原子的“社会化”代偿形态,原始亚细胞及单细胞生物则是分子的“上层社会建构”,尔后的多细胞生物体尽可以被看作是生活单细胞的“社会组织”。总而言之,自然存在之所以需要这种结构整合形式的层层代偿,乃是由于自然分化的过程就是自然物演趋于弱化和趋于残化的同一过程,或者说,宇宙物质之存在度倾向递弱化的过程就是其存在质态趋于分化和趋于残化的同一过程,故此,可以确认,所谓结构化自然进程不外乎是分化物或残化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基本时空样态。(2)
足见生命存在一开始就是一种(或“一系”)极端残弱化了的存在。换言之,如果不是由于自然残弱化及其相应结构化的演变发展,生物构造原本就没有发生和存在的前提。(3)
尽管如此,生命物质的进化序列照例是一个从圆满到残缺、从强存到弱在的相对嬗变过程。因为,生物大分子的有机构合是对分子残弱化的无效代偿,亦即原始生物的临场无非是下一轮残弱化流程得以启动的契机。(4)
而对更趋残弱化的生物存在所能给予的下一轮层次性自然实体代偿就是“社会存在”。(5)
这就表明,社会结构的形成基础同样源自某种类似于实体物态残缺补缀的简单嵌合机制,也就是说,社会的结构化过程一定发轫于生物体质的残化依存机制之中,犹如分子的结构化过程一定发轫于原子形质的残化依存机制一样。(参阅卷一第四十三章至第四十七章)而且,依据自然物演必然倾向于日益残弱化的规律,我们可以预设,生物的体质存在亦必呈现日趋残弱化的倾向,直至自然分化进程发展到实体残化无以为继的地步而不止,由此导致从体质刚性存态到智质可塑存态的精神化代偿,亦由此导致社会演运从亚结构态向低结构态乃至高结构态的自然进化。(6)
实际上,正是这种逐层跃迁的结构组合状态造成了宇宙物类从微观到宏观的级别分布,也正是这种由简到繁的结构化代偿进程造成了人类对至为复杂的社会变构体缺乏统一性的认同。也许,及至“生物-社会”发展到“人类-社会”阶段之际,由于人类的智质虚存业已导致社会的结构化动因和结构化组态均告虚演化,结果竟使身陷其中的天之骄子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自身的社会存境与前社会的物质构造以及前人类的社会构造视同一脉。看来,社会认识的断裂带大抵发生在智质虚存与体质实存的代偿过渡之间,俨如自然认识的断裂带恰好发生在精神虚存与物质实存的代偿过渡之间一样。此乃后话,姑且不提,眼下读者只需记住,任何事物发展壮大到足以显形之前,一般都有一个处于潜隐状态的增长过程,犹如生命产生以先必有一个看不见的分子进化过程一样。无视这个进程,生命就属于神明所有,同样,对于社会来说,找不到这个进程,社会学就属于蒙昧所有。(7)
注释:
(1)虽然,整个物演进程都是结构化进程,但通俗意义上的“社会”仅限于自然结构化进程发展到生物体外存境阶段的生物社会,而不会把作为物理存在、化学存在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视为“社会”。所以,卷三以生物社会为探讨对象。而生命,是生物社会的起点。要解读生物社会,就必须从生命开始说起。
(2)万物一系,从均质无差别的“在”层层分化出万物,直接表现为结构上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层层叠加而形成一系列的衍存物:前衍物理存在是定位依存下的结构存在,后衍生命存在是失位依存下的结构存在。故,万物作为结构存在都可以视为“社会存在”。因此,生命存在不过是宇宙物演弱化进程的产物,亦即结构自繁律下的结构化进程的产物,亦即时空演运关系下的产物。
任何衍存结构作为广延属性,本质上就是特定时空关系的表达,亦即特定的存在性或存在度的表达。或者说,特定的结构就代表着特定的物及其特定的时空关系。在递弱代偿的存在论模型下,时、空、物一体,是一元的存在性的表达。所以,不同位相的衍存物本质上是不同存在度表达的不同的时空样态或时空依存关系。所谓时空依存状态就是万物的时空关系或依存关系,就是特定存在度下特定的物存结构(即“物”)。自然,生命作为特定的结构存在也不过是宇宙物演弱化进程的产物,亦即结构自繁律下的结构化进程的产物,亦即时空演运关系下的产物。
(3)当然,生命本身作为分子进化的产物,是自然弱化到一个新阶段的代偿形式。
(4)总之,物演系列是一个从相对最圆满到越来越残缺的递弱过程,其中的生命系列作为生命演化的新阶段,作为物演系列的后衍阶段自然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相对圆满到越来越残缺的递弱的物演进程。这是因为生命的代偿形式相对于递弱的存在度而言,终究是无效的,所以,生命作为全新的代偿形式,不过是对新一轮弱化进程的开启。
(5)在这个弱化进程中,生物作为生命的至弱载体,下一层级的代偿形式就是生物社会。
(6)社会存在作为后衍存在不过是前衍存在的代偿产物,所以,社会存在的分化耦合以生物本身的分化耦合为前提,一如分子的分化耦合以原子的分化耦合为前提。只不过,相对于死物聚合的无机社会,生命构成的生物社会才是卷三讨论的重点,在这个阶段,生物社会的递弱进程从彰显为实体结构的体质分化到彰显为虚体精神的智质分化,进入了越来越快的递弱加速进程。
(7)实际上,正是生物社会从简单到复杂的递弱进程,构成了微观生物社会(如单细胞生物社会)到宏观生物社会(如人类社会)的层级跃迁。在最后衍的人类文明社会阶段,社会的分化耦合以虚存的智质分化耦合为主导,使得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式越来越虚化,以至于人类很难把人类社会与前衍的生物社会视为一脉,这正如人的精神代偿发展出了自我意识时,难免把人与自然万物割裂,以至于视自身为万物之灵,成为了主宰万物的主体。当然,这都是因为人类盲存状态的狭隘视角使然。正如说清精神存在的关键在于说清精神的发生学原理、说清整个感应属性的发生发展进程一样,说清人类社会的关键也在于说清人类社会的发生学原理、说清整个结构属性的发生发展进程。看不到这个过程,生命就难免沦为上帝的造物,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则成为始终说不清的谜团。
注:本章承接上一章开始进入对生物体外存境的生物社会的探讨,而追本溯源的探究首先需要从生命开始说起,这是生物社会分化进程的起点。生命,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分子进化(残化构合)的代偿形式,是物演递弱的一个新阶段。而生命构成的社会,不过是生命递弱代偿下生物体质残化依存的产物,并在体质分化的尽头继续发展为人类智质分化依存下的晚级人类文明社会。
附:本章重要概念:
一、“社会”的概念
(概念注释)
社会:也叫“社会结构”。一反既往所谓的“人类社会”之狭义,认定它是自然结构的终末衍存形态(参考“结构”词条),是生物“体质残化”(或“类体质残化”即“智质残化”)的生机整合体系(参阅“体质性状”和“智质性状”等有关词条)。由于它的末位演化存境,它因此必定是一个最失稳、最动荡的自然结构实体。
(第一百二十五章)
所谓“社会”,无非是自然分化构合的晚近存在质态,或者说,是自然结构化进程发展到生物体外存境阶段或生物体外结构化阶段的别称而已。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