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空间:澄明《物演通论》思想的三个基础出发点

录音为王东岳先生于2017年11月份,为了澄清网上诸多人对《物演通论》的误解,特意举办了一次关于演讲来澄清。王东岳先生将讲解辅助大家理解《物演通论》的五印一纲,下方音频为正式开始前的铺垫,讲述《物演通论》思想的三个基础出发点。

音频来源于无用空间

以下为上方录音的文字总结(注意:不是完整的录音转文字,而是经过梳理总结),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物演通论看世界”。

 

1、遮蔽和误导-从马派青年说起将《物演》附会到此前某一哲人或某些哲人的旧说中加以牵强引申,譬如巴门尼德、笛卡尔、康德、马克思及黑格尔等等。关键点在于如下几点:

1)讨论问题的基础与着眼点完全不同

 图1 既往思想家讨论问题的基础和着眼点

 

图2 《物演通论》不同于其他学说的几点说明

那《物演》讨论问题的出发点、基础、起点、归结点又是什么呢?

出发点:《物演》的出发点是从纯逻辑出发,起初是完全非功利的,仅仅是为了回答既往西方、中国思想家遗留的问题而发的。

基础:《物演》的基础是整个20世纪自然科学与社会形势等有效信息,追问“自然、精神、社会的终极渊源与归宿”。实际上哲科是不分的,自然科学提供信息,需要使用精密逻辑体系整理和整顿,从而建立一套全新的世界观和世界观。

起点:《物演》的逻辑起点是前人的逻辑破绽。比如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十三卷来证明天体的运行轨道,但是却有多出逻辑破绽,哥白尼弥补了托勒密的破绽,提出一套猜想模型,但哥白尼的学说长期不被支持,因为当时的信息量下没有可以提供证明的证据,直到伽利略后日心说的证据才陆续被提出来。

《物演》的逻辑起点更准确的来说实际上是: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两个重大破绽。

破绽1:小尺度上随机偶然的变异事件在大尺度上(38亿年)演化居然是有方向的必然(说明:进化论的核心实际上是提出了基因变异是随机的、多向的自然选择,进化论实际上为演化论,其含义是变异是无方向的,自然选择完全是随机的,但从大尺度上我们发现生物演化是一种单向演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严格定向演化,比如海豚、鲸从陆生返回海洋,但是他们哺乳动物的特性并没有退化,这说明了进化是有方向的)

破绽2:适者生存(性状符合自然适应性条件)能力层层提高,物种不断丰厚,表达的应该是越高级的物种生存能力越强,而实际上是越高级适应能力越强的物种死灭的速度越快(如恐龙的灭绝实际上是经历了上百万年的食物链匮乏的结果,现代有关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说法有疑)。

启动点:《物演》的启动点是想建立一套全新的学说来解决上述两个达尔文主义的破绽,提供一个认知世界的新思路。爱因斯坦提出E=MC^2质能方程,说明能量从有序到无序的耗散状态,质量应该也呈现衰变状态。目前的现象中处处体现的演化强势的物种灭绝速度却最快,所以只能设想弱化演化、而非强化演化的可能性。虽然王老师在大学期间就有此大胆的想法,但是跟常识相悖,不敢妄言。而后,除了生物学上的证明外,20世纪自然科学提供了粗略的框架:进化、演化不仅限于达尔文的生物阶段,而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子等基本粒子到分子再到有机生物再到人类社会不断分化、繁杂。另外元素周期表中越靠前的元素质量分布越大,越后位的元素质量越小、稳定性越低(如铀)。从结构上看,先后经历了从基本粒子(夸克、玻色子、轻子)->原子->分子->单细胞->多细胞->有机体->社会,从生物感应性上看,先后经历了初级的物理化学电磁感应->有机体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再到人类使用大脑开始思想反思,这一系列的证据无不说明,生物演化是非生物演化的继承。从质量维度上看,宇宙中暗物质暗能量最大,恒星系,太阳系,地球,地球生命也是一路衰减的。

归结点:
a、只有用弱化演化才能弥补达尔文学说的破绽。另外爱因斯坦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最不可否证的定律。如果他成立,从另外一个层面也间接说明了弱演的可能性。

b、《物演》的基础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背景支持,而佛、马克思不可能有如此的信息量,康德也无此基础,《物演》跟先前讨论问题的平台完全不一致。

 

2)由此导出的思路或思想倾向也完全不同
a、西方思想的基调是进步论,而中国思想的基调是保守论,《物演》使用保守论改造进步论(康德、马克思、黑格尔都是进步论,马克思更是提出共产主义的终极进步论理想),递弱代偿暗含保守才是维护存在,以防止对普遍持有进步论倾向导致而走向深渊。


b、东方思想(老子->孔子->董仲舒->程朱->陆王)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和人同一脉络,人性是物性的绽放,人道是天道的赓续。而西方思想是人文、自然分离的,是导不出美好未来的。
从这一方面说西方学说、佛学跟《物演》截然不同。

 

3)为何要重新探讨“终极问题”?

a、只有终极探讨才能抵达深层和远景佛陀讨论“空”、老子谈“无”、毕达哥拉斯说“数”实际上都是在讨论终极问题,只有保留终极问题探讨方式,只有终极才能抵达问题最底层。在此也需要说明下做基础论证的分量,牛顿建立了力学体系,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体系,后世所有的物理学学科系统都在此基础论战下展开和扩展。所以只有做终极追究才能抵达最底层。


b、“终极问题”如今以展现为“现实问题”哲科思脉有一个特质是“前瞻性追问”,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提前探讨问题,先做思想假设模型,然后逐步加以证明。由此也说明了,《物演》一书是哲学书而非科学书,因为哲科一系,在构建模型之后如果可以带进来参数,为科学,带不进来模型为哲学。

 

2、《物演通论》之“正印说”借鉴佛教之“法印”论,表示以此为“印证”,凡不符者,皆为邪说。佛教中为“诸漏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现在王老师定出五印一钢,凡不符合如下五印一纲的,皆是对王老师递弱代偿原理的曲解。

图3 物演通论之“五印一纲”
物演通论看世界微信公众号
无用空间微信公众号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