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衍存律1:衍存条件递增律
人是有条件的存在者──这样说并不确切,因为一切衍存物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者,只是衍存条件随衍存序列的递进而递增,故只能如此说:人是依赖于衍存条件最多的那样一种自然存在物。(1)
可见与“根据”一词相对立的“条件”词项原是一个空洞,因为条件就是存在的根据,或者说是不知如何使之成其为根据的那样一些根据。(2)
可以认为,最原始的始基性存在应该是一种近乎于无条件的存在,因为所谓“条件”无非就是指可赖以实现相继衍存(即纵向上的弱化发展)和相互依存(即横向上的残化发展)的那些存在物本身;反过来看,一个存在者一旦呈现为有条件的存在,就表明它自身的失圆满状态要求须有其他存在者先其存在并与之共在,也就是说,它由此体现着自然存续的存在程度和相应质态。这程度和质态中就包含着有关条件之全体,或者说这条件之全体就构成存在者的具体程度和质态。衍存者之所以需要种种条件(旧称“内外条件”)方得自存,乃是由于自身之存在效价有所流失或存在度有所降低的缘故。条件者,存在之根据和支持也,犹如母体之对于胎儿,犹如拐杖之对于老者,非此则无以自存,非此则不能自持。较弱者,条件较少;再弱者,条件益多。每一致弱步骤均使条件量递增,每一递增步骤均使依存者更残。这个条件的递增过程就是物系的分化演动,亦即物存形态的丰润化过程和物存本性的残弱化过程。足见某一条件本身就是某一具体的存在者,在自身为自存,在他物为条件,条件因此与存在物无可区分。这种互为条件的依存关系即形成“系统”或“结构”,而不可逆转的弱化过程及其条件递增过程就造成“系统化”或“结构化”倾向致密的进程,直至生命“织体”得以组成,直至社会“织体”日趋繁复。(3)
──是为条件量之递增趋势。(4)
显而易见,依赖条件愈多的存在者,其自身之存在效价或存在度愈弱,因为任何一个条件发生变易都可能导致自存的根据或基础崩坍,这是条件量递增的分化代偿效应对演化递弱效应的反证。(5)

注释:
(1)除了奇点是几乎无条件的存在(因为奇点几乎无属性),其他存在者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者,因为任何存在者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必然都是以前体存在为前提条件分化而出的。此谓之“相对存在”。人作为最后衍的存在以所有前衍存在为衍存条件,故其衍存条件最多,这也正是其存在度最弱的表达。第二章“我思他(它)在”的公理就是基于任何存在者在纵向上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者,故有“我”就必然有“他(它)”,只要“我”不是绝对存在就必然有“他(它)在”。
(2)任何存在者都是衍存区间特定位相、特定存在度下的存在,这个存在度下的所有存在,就是自己成其为自己的全部条件,也是自己成其为自己的全部根据。“根据”与“条件”并无差别。
(3)每一个存在者都是后衍存在者的前提条件和依存条件,故衍存每一步的纵向分化和横向耦合都随着衍存位相后移而发生衍存或依存条件(条件即具体存在者)的递增。简言之,作为前衍存在的条件决定了后衍存在的存在度或质态。越后衍的存在其前衍条件或前体存在就越多。所以,七十三章指出:所谓“条件”其实就是某种形式的先在性派生(即“时间性存态”)或共在性扶持(即“空间性存态”);换言之,有限的存在者必然陷于依存状态日趋繁纷的相对存在格局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纵向的先在性派生还是横向的共在性扶持,都是指的同样的条件:衍存条件和依存条件是一回事,正如时间和空间是一体或一回事,没有单独的时间和空间,只有与物共存的一体的时间和空间。这在五十四章有最详细的解读。也就是说,从整体视角上看,衍存条件和依存条件是一回事。从时间范畴上看的衍存条件,在空间范围上看就是依存条件,所以,任何具体衍存者,必定同时是依存者。纵向的衍存层级与横向上依存层级是一回事。故,衍存层级或层级化的依存条件直接就是衍存者(或依存者)存在度的表达,是为衍存位相。前衍存在因为存在度高,往往直接呈现为感应一体的状态,如原子存在中的质子和电子直接达成依存实现,是为定位依存。后衍存在因为存在度低,感、知、应越来越分离,知和行越来越分离,如人类的行为模式都铺垫在思想家构建的思想通道上,伟大的思想家只管“思”,是没有余力去“行”的;而伟大的企业家、政治家,其“行”必然有新思想的引领,但自己绝不是缔造新思想的人。人类的这种依存环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稳定的依存状态,我们称之为失位依存。所以,存在者的内外依存条件就是其存在度的彰显。人类作为最后衍的存在者,在整体视角下,其内外依存条件,当然也是层级化的依存条件,直接就是整个世界。
由此,也说明了在完整的认知中,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不可分。如索绪尔强调,语言学的研究应该去除时间因素的干扰,语言学研究应该是共时的。语言学家要描述某个词的价值,并不需要求助于词源。换句话说,语言学是描述性的,应当描述当下语言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研究系统中要素的变迁。但事实上,如果不明白语言的发生学原理,不可能理解语言的本质,更不可能理解语言与思想、与逻辑的关系。这种割裂了时间的研究在科学上彰显出同样的问题,即科学也是描述性的,但这种描述永远无法深透地理解科学自身,即科学不知其发生学原理,自然也就不知其本质、不知其问题和局限。
任何一种存在者都是结构化或系统化的存在,而衍存的序列必然导致后衍存在是以前衍存在为基础的结构繁化和系统叠加,直至最复杂的系统结构人类及人类社会出现。七十三章指出:自然存在有一个从无条件状态向有条件状态弱化演进的过程,这个条件化的衍存过程也就是自然存在从无结构状态向结构化状态演进的同一过程。所谓“结构化进程”无非就是各个分化了的存在者对自存条件的确认过程,而所谓“确认过程”就是“感应属性”的发展过程。关于“条件”第八十六章还有更深的探讨。这些都需要在卷二进一步融会贯通。
(4)——这就是条件量的递增趋势,亦即衍存条件递增律。递弱代偿的衍存进程就是依存条件量越来越多的进程,就是衍存者的存续在递增的条件量下越来越不稳定的进程。
(5)条件量递增的衍存规律说明越后衍的存在条件越多,导致失存的因素越多,即存在越来越不稳定,而稳定度是存在度的指标,即存在的稳定性越来越差、存在度越来越低,这就是条件量递增的分化代偿效应对演化递弱效应的反证。简言之,衍存条件递增的衍存律正是存在度递弱的证明。
注:上一章讲人与物的统一性,本章自然过渡到人是有条件的存在者,事实上条件就是前体的所有“物”的存在。由此展开了第五十章到第五十五章对自然衍存律的总结。第一条从人是存在条件最多的存在者说起,说明衍存进程就是依存条件增长的进程。
附:本章重要概念:
一、衍存、依存和条件
(概念注释):
衍存:“衍化存在”或“衍生物系”之谓。它有别于一般所谓的静态存在或其横向排布的无量演化运动,即特别强调所有物态与物类的层层衍生关系或其纵向排布的量变物演路径。
依存:“相依而存”之意,哲学上的常用词,但长久以来却是一个概念空洞,从未有人真正阐明“万物为什么需要相依而存”?实际的情形是,存在度的弱化演进过程同时就是物类的分化发生过程,即“弱化”等于“分化”,“分化”等于“残化”,残弱者难以自存,于是“残残相依”成为必须,此之谓“依存”也。这里注入了一脉对“依存”之渊源加以追究的思路。
(第五十一章)所谓“条件”无非就是指可赖以实现相继衍存(即纵向上的弱化发展)和相互依存(即横向上的残化发展)的那些存在物本身。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