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衍存律下的人类生存趋势

失位和失稳是物的时空化演运的存续质态,反过来说也一样,即时空演化是物自性或存在性的自然展开,于是,如上所述,存在在总体上就表达为一系列存在的趋势衍存律

    ──条件量的递增使依存基础易于坍塌;(衍存条件递增律)

    ──感应性的放大使共存关系易生错乱;(衍存感应泛化律)

    ──能动性的扩张使存在者发生迷失的概率增大;(衍存动势自主律)

    ──结构化的繁复使系统的稳定性难以保持;(衍存结构自繁律)

    ──总而言之,物的时空演化或时空化的物性演运不免造成衍存物或衍存态势在时空分布上的萎缩格局。(衍存质量递减律和衍存时度递减律)1

由此充分暴露出自然存在性的如下本质及其演动法则:存在效价的必然流失俨如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值必趋增大一样不可变易,然而正是这一大势才使整个存在得以代偿性地展开和实现,即是说,无效代偿正是有效存在的基本前提,代偿衍存正是自然一统的贯彻方式。(2)

生物存在作为对理化存在的代偿使之走向物质实存的至弱一级;智质存在作为对体质存在的代偿使之走向属性虚存的至弱一级;社会存在作为对生物存在的代偿使之走向系统结构的至弱一级;这些临末代偿的极端表达终于都体现在人类文明的存在形态之中,于是,文明的浪潮愈逼愈急,人类的生存日渐紧张。(3)

这种紧张可以被扼要地划分为:

经济与资源范畴的紧张或物欲张力上升;(与衍存条件递增律相对应)

文化与信息范畴的紧张或知性张力上升;(与衍存感应泛化律相对应)

行为与信仰范畴的紧张或自由张力上升;(与衍存动势自主律相对应)

政治与制度范畴的紧张或社会张力上升;(与衍存结构自繁律相对应)

环境与人口范畴的紧张或生态张力上升;(与衍存时空递减律相对应)(4)

诸如此类的种种紧张归根结底都是自然存在本身的紧张,或者说是由于存在度的趋降所导致的自然代偿张力的上升使然,一言以蔽之:“人类”这种自然衍存物的生存紧张与存在自为化的程度成正比。【基于此,所谓“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力”之谈,从根本上讲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意识的反作用力正表达着存在本身的代偿作用力,即意识的反作用力正是代偿功效的直接贯彻,只不过此项贯彻不免给“自我意识”自身造成了某种反客为主的“自为表象”罢了,而代偿无效的终局才真正体现着“无意识作用力”对“意识”本身的宰制。】(5)

注释:

(1)时空演运就是衍存进程的展开。为了说清一体的衍存进程的规律,第五十章到五十四章分别将其划分为衍存条件递增律、衍存感应泛化律、衍存动势自主律、衍存结构自繁律,以及涵盖了前述四律的表达着物存内涵的衍存质量递减律和衍存时度递减律;亦即五十章的条件量之递增趋势、五十一章的感应性之放大趋势、五十二章的能动性之扩张趋势、五十三章的结构化之繁复趋势,综合表达为五十四章的时空维度之舒展趋势。“衍存质量递减律和衍存时度递减律”与“自然时空维度之舒展趋势”的内涵完全一致,就是递弱代偿的存在性自发滚动的趋势或存在度递弱之趋势,存在度递弱的具体表现就是后衍存在在时空分布上的日益萎缩,即存续质量递减、存续时间递短。

正是自然时空维度的舒展,人类作为最后衍的存在离始基存在最遥远,失位失稳程度最高,才需要感知到日益扩容的时空以实现对本原存在的回溯以求存,虽然这回溯是一场越回溯越背离的递弱进程。所以,“衍存质量递减律和衍存时度递减律”表达的就是递弱(代偿)衍存律,也是递弱代偿的存在性。这是全书的核心。与之对应的时空观自然也是全书的核心。时空观就是宇宙观模型,由时空观导出的一切人文观念,也是该存在度下的人性体现。

这里提示,把作为整体“一”的递弱(代偿)衍存律分为衍存条件递增律、衍存感应泛化律、衍存动势自主律、衍存结构自繁律,完全是进一步认知的需要,一如要说明作为“一”的递弱代偿的存在性,需要划分为“存在度”、“代偿度”、“存在阈”去解读。其他诸如把“存在”划分为本性存在和属性存在,把属性划分为结构属性、感应属性、能动属性等也是一样。所以,对整体的说明是必需分成不同的角度去分别表达的,否则只是一个囫囵的整体;但分别理解后还需要再将其统合为“一”,才能融会贯通。先分再合,既见整体也见细节。整体因为划分后的细节而清晰,细节因为统一后的整体而不割裂。最关键的是,作者对整体的划分都是立足于整体的可合的分,这种分是永不割裂整体的。这是通过《物演通论》应该学到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

(2)存在的代偿性展开以代偿的无效性为前提,故衍存进程就是一个舍本逐末以求存的进程,这个舍本逐末的进程正是熵增定律的另类表达。因为“本”(即始基存在的存在度)是有限的,所以任何具体存在也都是有限的存在,在有限的衍存区间运行。

(3)自然存在、精神存在和社会存在是针对同一系衍存的不同角度的表达。自然哲学侧重整体,整体中又偏重实体衍存规律的表达,精神哲学侧重表达感应属性衍存律,社会哲学侧重表达结构代偿衍存律。事实上,实体就是结构,不过在无机物阶段我们不习惯把无机物称之为社会,故单独把生物以后称之为生物社会的结构衍存单独成立为卷三的重要内容以最终阐明人类社会是什么。而实体结构和精神(或智质)本就是同一存在的一体两面。故三者至弱(生物存在相对于理化存在而至弱、智质存在现对于体质存在而至弱、社会存在作为对生物存在的代偿而至弱)其实共同表达为人类存在的至弱。

也就是说,生物存在相对于理化存在而至弱、智质存在现对于体质存在而至弱、社会存在作为对生物存在的代偿而至弱不过是同一衍存进程针对后衍至弱层级的三个不同的角度。人类作为最后衍的存在物在人体的实存结构上越来越脆弱、在感应属性上越来越茫然;至弱的自然人必须构合成社会以社会人的质态才能生存,故以人为基质构合起来的人类社会结构更是另一层级上的结构至弱,由此决定了人类的存在度越来越低、越来越加速度趋近于失存极限,在现象上彰显为人类愈发紧张的生存态势。

(4)这种加速度的生存紧张状态表现为:1、对物质的追求(源于经济与依存资源递增的紧张);2、对精神的追求(源于文化与信息膨胀的紧张);3、对自由的追求(源于行为与意志倾向分化的紧张);4、对社会和谐的追求(源于政治与社会制度要求越来越复杂的紧张);5、在根本上决定人类存亡的,其实是对生存空间或对自然环境的追求(源于自然环境与人口膨胀的衍存生态的紧张)。人类追求越甚,衍存生态越恶劣,二者的平衡才能达成人与自然最大限度的和谐,才是人类缓解失存趋势的微茫希望。

(5)归根到底,人类生存的紧张就是自然存在衍存律下存在度丢失、代偿度张扬的紧张,人类生存越紧张,自为能力越强,二者成正比。所以,人类的意识和意志都越来越膨胀,以致于人类文明阶段,意识或智质分化成为主导(即虚存压倒实存),反过来重塑实体、主宰实体。但这不是对衍存律的否定,而是在智质分化层面上替代体质分化,继续自然存在的分化进程。故所谓的“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力”本身表达的就是自然意志通过人类意志来实现。人类自我意识的膨胀和自为行为的扩张归根到底都是被自然律决定的。自然衍存进程下,人类作为自然物的衍存位相或存在度决定了其自身精神越来越膨胀、自为能力越来越强大的代偿方式。也就是说,人类的处境始终是递弱代偿这个自然律决定的,任何表面上的背反都是对递弱代偿衍存律在深层上的不理解。

总之,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早已被递弱代偿的自然律决定。因为代偿无效性是代偿有效性的前提,即代偿的有效只是暂时的,而且有效性会越来越低;代偿的无效是终极的,而且越来越显化;所以人类文明必然趋于失存。而人类的自为能力包括自主意识、自由意志都是自然赋予的自我求存的代偿能力,但代偿的终极无效性足以表达自然律对于人类文明趋势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人类通过自主意识、自由意志下的自为能力创造的人类文明,最终达成的是人类对自然衍存临界点的趋附。

注:本章是对五十章到五十一章五条衍存律的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从而说明人类作为衍存进程最后衍的存在物,其日益紧张的文明趋势和趋于失存的最后归宿早已被自然律所规定。衍存律其实就是对递弱代偿存在性的具体表达,而对衍存律的追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解决人类认识自身的问题,即在衍存律下可以明确回答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将往哪儿去,为什么这样活着,最后的归宿是什么。所以,本章继续导出后续五章深入说明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由此把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社会哲学纳入同一物演进程,共同被递弱代偿律所支配。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