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意志落虚的指标是“美”
这样一来,一切后衍性存在物──即一切“意志载体”或“意志化了的客体”──的存在状态(或“生存状态”)就显得很荒诞了:一方面,它们耐不得无休无止的紧张和震荡;另一方面,它们也耐不得稍安不躁的静谧和无聊;前者形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后者形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借用米兰·昆德拉的书名语);也就是说,感知、意志、或精神全体必须把自己一并放逐到某个早已被限定了的代偿区间或自为区间内衍存和活动。(1)
这个被限定了的衍存和活动区间在心理结构上的缔造和投射,就构成了心理反应的等张力状态。(2)
所谓“等张力心理状态”,是指生物的神经精神系统必须维持在与自身之自然衍存位格相吻合的某一大致恒定的紧张度上,低于或高于这一水准,都会造成主体应变能力及其依存格局的紊乱。【这里的“心理等张”概念丝毫不与前述的“心理张力递增”概念相矛盾:一乃以任一存在者自身的心理瞬时波动为参照;一乃以整个衍存系列的精神代偿动量为参照。】(3)
然而,意志载体所处的自为区间恰恰是一个失位性的衍存区间,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应”──即具体的“施行意志”──的过程中,它并不总是遭遇等量的或等强度的环境刺激,也并不总是能够达成某种划一的“应”之效果,这既是造成心理波动的客观原因,也是造成心理张力必须借助于“非应性刺激”加以调节的原因。(4)
这个“非应性刺激”就构成了精神虚存中更形虚化的“审美”的源泉。(5)
换句话说,“苦乐交替”是意志的“落实状况”的精神指标,而“美丑交感”是意志的“落虚状况”的精神指标,二者共同构成心理波动之全体。(6)
不过,这样说实在过于笼统,而且特别容易造成如下误解:仿佛“美”仅仅是精神代偿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而不是从前精神的自然感应属性中逐渐演化出来的东西。再者,它尚嫌不足以揭示“美”与“应”以及“审美”与“感应”的关系,而撇开这种内在联系正是美学历来找不见自身根蒂的原因。(7)
注释:
(1)越后衍的存在者,其心理波动的振频与振幅越大,导致最后衍的人类甚至无法承受这种波动,以至于痛苦到自杀,甚至有些高血压患者,哪怕是快乐到极致,也会乐极生悲,身体无法承受。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但作为人这个物种,能享受无聊的人又凤毛麟角,大多数人还是需要通过对快乐的追逐——以至于必然追逐到痛苦——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生命总是处于没有波动的无聊态也让人乏味和没劲,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轻重之间,就是自然为人划定的感应属性代偿区间,包括心理代偿之活动空间。
也就是说,在这个感应属性的代偿区间,落实在意志层面的心理代偿表达为:欲望强烈却不得满足,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以致于在欲望的导引下拼命追逐,其结果往往是本末倒置,过度耗费身心而早夭。但欲望始终都能得到满足,只会让人倍感无聊,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以致于找不到目标和意义。所以,人生需要高远的难以完成的战略性终极目标,让人可以永远有明确的方向且一直在路上;也需要短期的乃至每天的小目标,以保证可以通过小目标的达成及时享受更多的当下。
(2)心理活动空间的指标在神经学上就是“心理等张线”(或“等张力心理状态”),其实就是不同心理载体的无聊回归线。
(3)“等张力心理状态”是横向视角下以个体心理波动为参照的,其心理波动的振频振幅,以“心理等张线”为中轴,是个体的心理基线;而这个与个体所在位相相匹配的心理基准,即无聊回归线,即阈平行线。“心理张力递增”是纵向视角下以整个物质衍存区间为参照的,指万物的意志随着物演的分化而代偿增益成意志由弱到强、心理波动由小到大的意志序列;当然,意志序列本身就隶属于精神扩容的序列。
也就是说,不同物种的“心理等张线”,只是横向相对平衡或相对稳定的心理基线,而在纵向的绝对比较上,越后衍的物种,其心理基线的紧张程度越高。
(4)随着人类依存的对象越来越多,依存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导致人类除了需要苦乐这样的应激方式来趋利避害,直接完成精神的调节达成依存,也需要美丑这样的非应激方式来间接完成精神的调节,以辅助依存。
(5)所以,非应激方式的美丑是精神代偿中比苦乐更虚化的意志代偿。
(6)也就是说,意志落实的指标是“苦乐”,意志落虚的指标是“美丑”,二者共同构成意志代偿下的心理波动,完成心理波动的精神调节。
这里的所谓意志落实是指达成依存实现,所谓意志落虚是指没有明确的依存目的,或者明确的依存目的不能实现,只能暂时牵挂住不能实现而以后可能需要的依存条件。随着人类依存条件的无限增多,意志落虚的状况会越来越严重。广义逻辑失洽和意志落虚都是精神载体(这里主要指人类)精神代偿效力越来越弱的表达。
(7)因为精神代偿是一个从理化感应起步逐步扩容到人类之精神的序列,故“美”作为这个序列的代偿产物,也同样随着精神序列的扩容而逐步增益。所以在感应一体的理化反应中美无由发生,而感应分离后的精神代偿序列中,越后衍的主体拥有的美感越强烈。
注:本章从解读意志落实的“苦乐”(横向个体的“等张力心理状态”、纵向整体的“心理张力递增”)导出意志落虚的“美”,开始从第一百一十三章至第一百一十五章对于“美”的全面论述。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