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志向的特点:自由与虚妄

以下我们着重讨论有关“志向”的基本问题。(1)

相对于“应向”和“意向”而言,“志向”的最大特色有二:

其一、志向具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度。【即志向具有最多的可选择性、可调整性以及最大范围的运动量度和落实效果。】

其二、志向具有最大程度的虚妄度。【即志向具有最多的失误概率、调整频率以及最大范围的盲目动势和落虚后果。】

上述二者表里呼应,由以构成志向的大体。亦曰“意志自由”或“自由意志”。(2)

志向的自由度导源于精神存在的代偿度。即导源于由物质分化程度所决定的物质感应属性的代偿性发展,这个“代偿拓展的精神空间”或曰“精神扩张的代偿区间”就是志向之自由度的自然界定(回顾卷一第三十七章和第五十二章)。换言之,意志的自由度与其载体的存在度成反比,与其载体的代偿度成正比。可见,令我们沾沾自喜的“自由意志”之“自由度”无非是我们自身之“失位程度”或“失存度”的一项直接指标。【也就是说,“意志自由”是从“非自由的理化定向反应”中增长出来的东西;它随后经历了“感性刺激的延时动作反应”;再就是“知性表象的情绪游移反应”;最后才达成“理性联想的泛化自由反应”。这是一个愈来愈呈现出失位质态的“应”的进化过程,其“自由”的程度与其“自为”的程度相吻合,或者说,其“自由”的程度正是其远离于“自在”本原的里程碑。中国人常用“自由自在”一词来形容“自由”的样态,换成哲学的视角,这实际上是用“自我的自由”去看待“非我的自在”罢了,须知“自由者”不得“自在”,“自在者”不得“自由”,而“自由者”(或曰“紧张的自为者”)居然会用羡慕的眼光看待“自在者”(或曰“悠闲的不为者”),足见“自由”的代价之重。】(3)

志向的虚妄度正是其自由度得以施展的伴随效应,它与感知发展或逻辑序列的可塑性同构。即随着逻辑演运逐步浮升到理想化的层级之上,意志演运也相应地逐步趋向于虚妄化的境界之中,因为意志的虚妄无非是逻辑的虚演之等位衍存质态,或者说,是虚化的“感”所引动的迷惘的“应”。可见,使我们愈来愈好大喜功的“意志膨胀”不过是我们自身失位性危存的一种存在方式而已。【也就是说,“意志虚妄”是从“格外实在的触点式理化感应”中增长出来的东西;它随后经历了“感性声色的变态诱导”;再就是“知性辨析的本能隔膜”;最后才达成“理性逻辑的推理远涉”。这是一个愈来愈背离于客体之“实存”或对象之“元在”的感应虚化进程,它与“感”的观照距离和观照面日益增大有关,由此要求“应”的回溯距离和覆盖面必须相应扩展。志向的“虚妄”,“虚”就虚在这延伸日远的距离之间,“妄”就妄在这延展日阔的方面之上。中国人常用“志大才疏”一词来形容虚妄的样态,换成哲学的视角,则“志大”可用以比喻物性中的“应”的代偿动量之大,“才疏”可用以比喻物性中的“在”的基础效价之小,而且“志大者”必然“才疏”,“才大者”必然“志浅”,足见“虚妄”的本质所在。】(4)

由此显露,“意志自由”的底色是由最充分的宇宙物演之必然势态所铺陈而它的亮色是由最开展的相应代偿之偶然质态所点染。(参阅本卷第九十一章)【形象地讲,恰恰是因为在高度分化和高度繁化的诸多依存条件中寻觅定向依存和循序依存的必然而不可得,故此才必须代偿出某种游移彷徨、四顾无定的能动性以迎合偶然的机遇,是乃“自由”之渊源。】(5) 

而且,这自由化了的意志不免将自身的贯彻效应导入双重意义的虚妄境界:首先,“自由意志”因其彷徨无着的天赋性态而难以落实,或者更准确地说,它的落实概率必定随自由化的进展而下降,此“虚妄”一也;再者,即纵是那“自由意志”所抱定的企图竟然实现了,它的落实依然无补于意志载体之存在度的继续折损,甚至恰恰是这种折损借以达成的唯一步骤,此“虚妄”二也。总而言之,自由意志的活动效果无论如何都跳不出“落于无聊”的心理框范和“落于无效”的代偿终局。(6)

这就是谐响在“自由意志”为自己谱写的一系列赞歌中的天籁潜台词。(7)

注释:

(1)前述的“美”更多是意向层面的东西,而本章转入对志向的讨论。

(2)“志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类之“自由意志”,其特点有二:

其一,具有最大的自由度。这里的自由源之于感应属性代偿发展到“志向”这个阶段时,主体的存在度极致弱化,依存条件已达无数之多,主体必须具有最大的选择性、调整性,才能完成最大范围的分化后的耦合,以达成主体的依存实现或意志落实。

其二,具有最大的虚妄度。这里的虚妄源之于随着主体存在度的极致弱化,感应属性代偿的效力越来越低,即主体纵向分化的必然性落实越来越难,横向耦合的偶然性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主体横向依存实现的概率越来越低、调整频率越来越高,以致于在最大范围的分化耦合结构中呈现为依存过程中志向的动势盲目和意志落虚。

二者分别从横向视角的现象层面和纵向视角的本质层面说明了“志向”的代偿特征,也澄清了既往“意志自由”或“自由意志”真实内涵。

(3)回顾卷一第十三章自在和自为以及第三十章自由与必然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志向的自由度导源于至弱人类的感应属性代偿度或精神代偿度。人类的存在度越低,我们志向的自由度越高。卷一第三十七章和第五十二章也说明了志向的自由度就是主体感应属性的代偿区间或代偿拓展出的精神空间。

换句话说,自由是存在度最弱的人类代偿求存的需要,即意志落实(依存实现)的需要。在无穷的依存条件中,具有最大的自由度即能动性才有能力于普遍的感中完成具体而片面的“应”,以实现志向代偿横向依存的有效性。自由度最高即自为性最强、自在性最弱,而“自在”不过是原始的存在度较高的存在如无机物无为情状的表达,“自为”则是对后衍存在度较低的存在如动物能动性的表达,能动性的不断增加表达了存在度递弱、主体失位程度越来越严重、总体越来越艰难的趋势。故,自由,归根到底是弥补存在度至弱的横向依存实现的必需或耦合有效性的质态。如最后衍的人类社会,无论个体的求存还是社会整体的求存都分别需要个体志向和社会意志的引导。

(4)志向的虚妄度是其自由度的同步效应,是最后衍的意志代偿其代偿效力越来越弱,以致于趋于无效即意志落虚的表达,即志向代偿纵向终极无效性的表达。志向的虚妄和理性的失真是同步的,共同随着精神扩容(应的扩容与感的扩容)而发展至感应越来越遥远的对元在的背离,致使依存实现越来越难。可见,志向虚妄的程度就是主体本性弱化程度的表达,就是主体失位失稳程度以及危存程度的表达

(5)也就是说,志向的自由是代偿方式的横向自由,即至弱的志向载体为了与越来越多的依存条件达成依存不得不自由的不得已,是卷一第五十二章衍存动势自主律下的必然,当然也是应付衍存条件递繁律的必然,所以,正如第九十一章解读必然性和偶然性时的论述,自由也表达着横向偶然性与纵向必然性的同一,如人类社会纵向衍存的必然性正是通过所有个体志向导引下横向耦合的偶然性来实现的。当然,所有个体意志的汇总就是社会意志。所以,志向载体表面上拥有最多的选择性、最大的调整性以及最大范围的运动量度,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实现代偿的有效性,达成与依存条件的简单依存,且在纵向视角上是被决定的。

比如说纵向上你必然会死,但怎么死不是必然的,各种偶然因素都可能导致死亡,你的健康状况也与你自主选择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比如说我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一般人的学习和工作自然离不开互联网,但你学什么、干什么是需要自主选择的。哪怕仅仅从个人而言,你纵向的经历就构成(或决定)了当下的你,而你纵向的所有经历无不是你横向上所有的偶然事件遭遇而成。

所以,纵向分化(即存在度递弱)在志向代偿的结局上就必然表达为意志落虚的比例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即依存有效实现的概率越来越低,依存调整的频率越来越高。

比如说,我们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有完全的自由,但八十年代可选的专业和互联网时代可选的专业会完全不同,不同时代接受的基础教育也不一样,这就导致90后看70后很奇怪,连90后挣钱的方式都与70后有了很大的差别。一方面,新生代活的风生水起,另一方面,昨是而今非,时代淘汰旧人的速度越来越快。以致于焦虑的众生都开始奉行终生学习了。总之,时代变革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而退休的时间不断延后,这不是我们自由选择的结果,我们能选择的只有学什么,只有做社会机器上哪颗螺丝钉的自由,甚至更多的是想做而做不得的无奈。这就是表面自由、本质虚妄的志向代偿真相。

总之,自由意志只是主体存在度趋弱而不得不代偿出的求存能力,即在横向依存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和整体导向性。横向依存条件越纷繁,需要的自主意志力越强,即自由度越高,同步的虚妄度(即意志落虚程度)也越高。

(6)自由意志的虚妄化表现在两方面:1、意志落实(依存实现)的概率随着意志自由化的进展而降低,因为意志自由化越来越高,意味着依存对象越来越多,意志观照面越来越广,意志实现的程度和概率都越来越低;2、就算意志落实的求存目标达成,即代偿的有效性实现,代偿对于存在度的衰减仍然是无效的,即意志代偿纵向上的终极无效性是其更深层的本质表达。代偿,从根本上而言只是求存的权宜之计,每一步代偿的实现都是以牺牲存在度为代价的,即,不代偿无以存,而代偿则是不得不以趋向失存的方式求存。所以,无论自由意志或志向的代偿活动如何折腾,最多不过是横向上“落于无聊”(即达到阈平行线或以心理波动的方式回归阈平行线)的代偿有效实现,而纵向上仍然是“落于无效”的代偿终局。

(7)这就是“自由意志”或“意志自由”的底层本质和全部内涵。

注:结束了意向性的美的论述,本章开始阐述志向或自由意志的特点及其发生渊源。自由意志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与虚妄,是意志载体存在度最低的表达,是意志载体失位失稳程度最严重、代偿效力越来越不足、求存越来越艰难的表达。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