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R趋升E值趋降与S值的关系

Ⅱ.关系式显示,社会度SR系数呈正相关,提示随着种群内生存性状分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结构的整合力度趋于加强,而群内个员的自然生存度之和E相对下降;反过来说也一样,R系数上升使E值成比例下降,导致S值相应趋升。实际的情形是,R系数的上升必然导致E值的下降,因为生物性状及其生存性状的自然分化正是造成生物种系残弱化的根本动因,即R亦可被视为宇宙物演分化动量的流变系数及其投射在生物衍运进程上的具体指标。(1

但是,在某种情况下,R系数的上扬未必直接造成社会整合力度加强,S值是否升高尚与生存性状残化的成员之间配合度的大小有关,即是说,假若群内残化成员之间并无配合关系可言,比方工蜂仅仅具备御外攻击之力,却不具备与采蜜筑窠等经济职能有关的性状的话,则无论该种群的R系数何其之高,其社会整合度S仍将几近于零。无疑,这种情形必然导致整个种群被自然选择淘汰。可见,随着R系数趋向于增大(例如生物基因自发突变的动势或人类智识自发扩充的累进),E和S的相对关系势必有所变化,然而E值的下降却可以产生两种结果:S值相应上升,种群得以存续(亦即前列公式成立,社会结构达成);抑或S值的升幅偏低甚至不升,种群随之衰微或灭亡(亦即前列公式不成立,社会动荡或解体)。因此上述变更模式中还应增加一个规定残质配合度的边缘值,尽管在现实中这个边缘值一般似乎并不存在(残化而又失配合的种系或种群消灭)或作用甚微,但在理论上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留待后文项下讨论。(2)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