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S值趋升是对E值下降的代偿
Ⅲ.上述情形表明,S值趋升是E值下降的有条件代偿物,也就是说,S值是E损失量的追补性附加值。一般认为,这个S追加量有可能大于E损失量,亦即系统论中所谓的系统总能大于内构成分的个能之和,但在社会学上,我以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因为就静态分析的系统论而言,其组分个能未必要在形成系统之前或同时发生减损,或者其组分个能的潜失量通常不被事先计入,而社会的构成却必须以成员生存力度的部分丢失为前提,亦即有功代偿的效价只会等于存在效价的失量,这就好像蜂群中若无职蜂之残化,蜜蜂社会就断然不会组建成现实中那种结构形态是一样的。(1)
因此,假如将代偿效价中的那个无功或无效幻量忽略过去,或者说假定社会代偿近似等位效价,S值与E值之和也至多只能是一个近似的常量,由以引发二者之间的互动呈现你增我减的反向变化关系,亦即社会度S增加多少,生存度E就近似等量地减去多少,反之亦然。这就提示,当R系数增大时,社会度的升高必然表征着成员生存度的绝对下降。综合Ⅱ、Ⅲ两项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生物异质(或残质)分化程度的上升和社会整合程度的加强,社会成员的自然生存度不仅会相对下降,而且不免呈现绝对减弱的倾向。(2)
注释:
(1)系统论认为系统总能大于内构成分的个能之和,但这是静态分析的结果。事实上,站在社会代偿的角度而言,如果其组分个能无减损,则无需结构化为系统,即无个体分化则无需社会代偿。所以,系统论中的静态横向的“系统总能大于内构成分的个能之和”之论述并不适合纵向衍运的社会代偿进程。所以,纵向社会分化的进程中,S值趋升就是对E值下降的有条件代偿产物,即社会结构代偿度S值的增加必然等效于社会存在度E值的降低。
(2)社会分化是通过社会成员的社会分工来实现的,社会分工越细(即R值越大),社会成员的存在度越低,因为其需要依赖的其他行业或依存条件就更多,所以,只要社会分化系数R增加,社会成员的存在度就绝对是降低的,社会整体的存在度也是降低的。社会度S的增加就是为了弥补社会成员生存度及社会生存度E的降低(在个体上表达为社会成员生存度降低,在社会整体上表达为社会生存度降低)而发生的,即社会度S和生存度E的和是存在阈常量。
也就是说,在生物社会进化的物演进程中,体质分化和智质分化的发展进程(即R值趋升)以个体存在度降低为前提,即R系数增大的情况下,个体存在度是绝对降低的,因此才需要借助于社会结构度S的增加来维系社会结构的存续,且社会结构度S的增加值等效于社会成员存在度E的减少。即使在某种情况下社会个员数量减少(如下一章社会结构度S值失匹配的第C种情况),其个员存在度也是绝对降低的。
总之,由上一章和这一章的内容可知,生物分化程度R和社会度S的同步趋升下,社会成员的存在度相对于社会结构横向耦合时S的增加是相对降低的,相对于纵向分化进程中社会个体的变化而言也是绝对降低的。
注:本章是《物演通论》从第一百四十六章到一百五十七章论述的十二条社会原理中的第三条,接着上一章社会度S与R系数呈正相关继续说明S值趋升是E值下降的有条件代偿产物,即社会结构代偿度S值的增加必然等效于社会存在度E值的降低。而且,在R系数、社会度S同步趋升的社会分化进程中,社会个员的存在度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降低的。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