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哲学物演通论广州线下交流20240922
时间:2024年09月22日,地点:广州三寓宾馆。
开展了《物演通论》第13-16章的读书,提炼结果总结下:
第13章:接续上一章的博物学信息量,指出“自然存在度”随着演化进行呈现逐层递弱分布所显现的六个趋势
第14章:定义“存在”和“存在物”2个概念
第15章:对老子哲学思想进行剖析并指出合理与缺陷
第16章:本原存在具备不圆满性,“不得不追求圆满”是其演化出万物的内驱原动力
本次交流的一些讨论:
1.第13章中,c项为什么和a项相通?
因为相对量度递减(a项),所以后衍存在的存在难度相对变大,内外部的依存条件相对增多。
2.第15章中:返璞归真”或“复归于其根”的幻想导源于辩证法,即所谓“反者道之动”;就是说,恰恰是因为他无法超脱原始辩证逻辑的束缚,所以才导致他会真诚地相信,返回到“结绳而用”的原始生存状态是可能的。
东岳先生在这里道出了“辩证法”的问题,它是理性的初级阶段,适合处理低信息量,面对大信息量时可能力不从心或者引起误判。
辩证法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比如中医里也讲究辩证,处理系统问题时颇为有效。但是它在指导方向性问题时可能出错,比如郭生白郭老的本能论,在治疗当今西医无法治疗的各种慢性病、肿瘤时颇有确切疗效,但是郭老期望通过实践效果,20年内实现“全民健康,天下无医”的崇高理想,至今已进程过半数以上,医疗问题却更加突出。而《物演通论》高度调动理性和现代信息量,广义逻辑同洽的证明了社会发展趋势不良,无疑可以回答为何“天下无医”的理想在西方文化退出世界主流舞台前几乎不可能实现。
东岳先生和郭老的思想对比详见:《王东岳和郭生白思想对比》
合并历史章节:
第1章:第1疑问,存在者为何对存在发生惊异
第2章:第1假设,追问中的存在都是“相对存在”或者“有限存在”,不是“绝对存在”
第3章:为什么要这样假设(因为我们只有逻辑这样一种追询或者追问手段,无法追问绝对存在。通过“逻辑”找到“存在的逻各斯”,再用逻各斯来回答“逻辑”为什么发生或者存在,可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即书中指出:目前这还只是一个有待证明的假设】)
第4章:阐述什么是“相对存在”,以及“相对存在”的根源(存在的相对性主要表达为在纵向演动上的层层相依和步步分化,存在的统一性的根源是:存在的相对性或相对性的存在是绝对的)
第5章:接续第4章末尾“存在的根源是什么”,本章回顾既往哲学乃至现代物理学追究“存在的根源是什么”所导致的迷失(暗含了不能再按照这个思路追究)
第6章:第2-5章的论述发现“绝对存在”问不得,一问就陷入迷惘,那么就只能被迫根据“主体和对象有限的存在属性”去探索“存在的性质/存在之道”
第7章:将第6章提出的“存在的性质/存在之道”命名为“存在性”——决定着某物能否存在、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
第8章:展开第7章的“存在性”,提出存在性中的“存在效价”参数——一个决定着存在物可存在程度、稳定性的自变量参数
第9章:将“存在效价”这个参数修改为“存在度”,从而将存在的问题(能否存在、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量化为(0,1)取值范围的讨论
第10章:根据存在度的取值范围推导出整体存在的存在度守恒,个体存在的存在度是对整体存在的存在度的不同量级的分有
第11章:整体存在分化为不同存在物之后,存在度的分布状况有5种可能
第12章:利用现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量,从宇宙源头开始及其纵向衍存演化流程中确认存在度在分化后的万物中是“趋降分布”
第13章:接续上一章的博物学信息量,指出“自然存在度”随着演化进行呈现逐层递弱分布所显现的六个趋势
第14章:定义“存在”和“存在物”2个概念
第15章:对老子哲学思想进行剖析并指出合理与缺陷
第16章:本原存在具备不圆满性,“不得不追求圆满”是其演化出万物的内驱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