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和郭生白思想对比

之前整理过《王东岳和埃德加·莫兰思想对比》,发现世界上有许多思想和王东岳先生的思想十分互洽。王东岳先生的思想是宇宙观,是时空观,可以指导人类的生活实践。在跟随曾蓉老师学习之后,更理解东岳先生的思想是偏向于“纵向衍存”思维,回答的是人类是什么,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是什么。而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横向依存结构”之中,拿《物演通论》来直接使用,总感觉欠缺些桥梁或方法模式。

机缘巧合了解了郭生白先生(郭老)的《本能论》思想,同样有东岳先生给我的那种醍醐灌顶之感。细致了解和思索后,发现2人思想同样具有十分强的兼容性,甚至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物演通论》落实到横向依存结构中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因此,简要记录对比,以期未来发现更多内容。

王东岳先生,1953年7月——今健在,笔名”子非鱼”,哲学家,思想家,独立学者。迄有著作四部:一部哲学巨作《物演通论》;一部随笔集《知鱼之乐》;一部汇编本《人类的没落》;一部视频文稿《哲思讲演录》。王东岳先生的生平不做过多赘述,可参考《王东岳先生既往相关履历事迹信息大汇总》。

郭生白先生,名春霖,字润物,号生白。生于1927年,于2011年去世。出身中医世家,为第四代传人。四世祖承,六岁学医,四十岁著《伤寒论六经求真》,七十岁作《阴阳五行新解》,七十九岁著《本能论》。从事中医临床60余年,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极为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功底深厚,医术精湛,临床疗效卓著,颇得世人赞誉。《本能论》一书归纳了不同类型的本能:一类具有较多的自主性特点,包括自主调节本能、自塑自我本能、自我修复本能、自我更新本能、自我复制本能、信息本能等,可统称为“自主调节类本能”,对应了调节自稳功能,与代谢系统相关联;一类具有较多排异性特点,包括排异本能、守个本能(个性传递本能)两个,可统称为“排异类本能”,对应了排除异己功能,与免疫系统相关联;第三类具有较多应变性特点,包括应变性本能、共生性本能,可统称为“应变类本能”,对应了调节自稳功能,与内分泌系统相关联。生白先生在稍早成书的《论中华医学之生态观》中指出:人体免疫、内分泌、代谢三大系统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生态关系,共同构成生命三足鼎。多数疾病发生于三足鼎功能降低,大部分疾病在三足鼎功能恢复后痊愈,多数死因是三足鼎功能衰竭。三足鼎是生命赖以维系的根本,具有两大功能:排除异己和调节自稳。通过强化营养,强化细胞、组织和器官运动来启动生命三足鼎的两大功能的良性互动,恢复其生态平衡,绝大多数慢性病可实现康复。这是运用系统论思想研究疾病的成功尝试。

王东岳先生和郭老都极具关怀人类命运的高尚情操,2者理论延伸在关于科学、生命、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解释上相似。

对比:思想来源

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是哲学思想,在“存在是一”的整体性思维下,导出万物由始基存在分化并一系衍存,使用纵向存在度和横向代偿度的度量指标模型,推导出人类的存在度较低和衍存位相靠后是人类社会各种问题的根源。东岳先生的思想孕育于东方天人合一思想,利用整体性思维整合西方科学信息量,推导出“递弱代偿”理论,回答了关于“自然、精神和社会”的三大问题。

郭生白先生的《本能论》是医学思想,但医学来源于哲学。在哲学上,《本能论》同样脱胎于东方天人合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张仲景医学著作《伤寒论》,提出了人体是一个“阴阳互根 上下互通 内外开放”的和谐系统,具有自主调节、自我修复、排异等十个本能。

从思维模式上总结,2个思想都导出了“可分可合的整体性思维”比“分而不合的分化还原思维”更有利于指导人类求存。《本能论》与《物演通论》互洽,2者分别是横向与纵向的照应关系。

一些延伸思考:其实整体性思维和还原性思维,都是人类的思维模式,并没有对错之分。在解决一些简单系统(如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比如汽车工程、电脑工程、网络工程、桥梁工程等),还原论是有效的;但在解决一些复杂系统(如生命),还原论思维效果可能不如整体性思维好。人类的思维/精神是有局限性的,不论是整体性思维还是还原性思维,认识到的世界都与“真相”无缘。

可是,一旦面对的对象属于复杂系统,想要使用还原论拆解每个细节,调控每一个局部并达到目的,难度就指数性上升。这时,把对象当作一个整体,观其运动趋势,并顺应其趋势,可能是更有效的方式,无需弄清楚其运动的每一个细节。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尽管AI大模型利用了数百万参数和巨大能源消耗仍旧只能模拟人脑智慧的万分之一时,面对复杂系统还原论的局限性也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当事物复杂到无法探究究竟时,站到远处观察它整体的运作趋势的整体性思维,反而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智慧。比如:郭老看病,是通过观身体的病势,然后顺势利导,并不需要像西医一样去研究究竟是哪个病毒,哪个细菌,还是哪个器官致病,反而取得惊人的效果。

对比:和谐与相对平衡,《物演通论》与《本能论》的理论衔接

《本能论》中指出的人体“和谐”,就是《物演通论》中存在者的“相对平衡或阈满足的存在状态”。

《本能论》指出,大自然是个和谐系统,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是和谐的,人体同样是和谐的。通过现象归纳总结,发现人体是一个“阴阳互根 上下互通 内外开放”的和谐系统,具有自主调节、自我修复、排异等十个本能。

《物演通论》指出,万物都是存在者,人类也是一个存在者。任何一个存在者,在纵向上看是一个递弱代偿者,在横向上看是一个相对平衡的阈满足的结构存在,它作为一个结构存在具备维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或机制。

当这2个理论对“人体”这同一个对象进行描述时,《物演通论》中的存在者(比如人类身体)在横向依存结构中维持自身相对平衡或稳定的能力和机制,就是《本能论》中指出的人体本能。和谐的,就是平衡的。维持和谐的本能,就是维持平衡的能力或机制。

更深入的看,《物演通论》指出存在者是由前衍存在递弱代偿分化构合而来,可以推导出人体是由单细胞生物不断分化构合而来(单细胞生物则是由更前衍的基本粒子不断分化构合而来)。人体内小到细胞,大到器官和组织,都是残化相依,相依求存。尽管“细胞、器官、组织”残化(指失去了独立面对自然界完成营养摄取和繁殖的能力),但相依而构造的人体只要实现了存在(指完成营养摄取和繁殖等),其结构组成部分(指细胞、器官、组织)就同样实现了存在。

因此,构成人体的细胞、器官和组织,表现出《本能论》中阐述的能力就不足为怪了。因为,维护人体的和谐稳定,就是维护细胞、器官和组织自身,它们和人体是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因此,郭老说治愈疾病的不是医生,而是你自己,是你的身体本身具备的能力。

郭老十分赞叹这个自主运行的人体本能,它不需要借助人的大脑来主动思考,就会自行运作(如共生性本能、排异本能、自主调节本能)。可这个自行运作的本能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呢?其实就源于《物演通论》中万物求存的本性,源于始基存在就欠缺的那一点不圆满。所以,一切存在者都在惟求存在,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细胞、组织、器官)也不例外。

尽管人体是一个整体,我们通常视体内的细胞为无思想或无思考能力的。但从物质演化角度,人体是由单细胞分化构合而来,每一个细胞最初都是存在者,它具有求存需要。它因自己的存在度不可遏制的丢失(横向时空上表达为生存环境变化),而不得不和众多其他单细胞相依而存,舍弃自身部分的独立求存能力,在物演长河中逐步分化构合成精密的人体。单细胞所缔造的人体结构,当然就继承了一切求存所需要的本能能力,它源于单细胞生命本就具备的求生本能,只不过变得更加复杂化了。

因此,并不需要人体这个被构造的后衍产物主动去思考和启动对外的防御和对内的调节机制,构造它的细胞、组织、器官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寄居壳(指人体),必然奋力维持人体的和谐(郭生白思想),维持生存结构的相对平衡(王东岳思想)。

也因此,人体做为一个“阴阳互根 上下互通 内外开放”系统(郭生白思想),就是为了实现每一个细胞和它构造的整体的高效求存,不论是能量摄取,还是废物代谢,还是病原体的排异,都是为了维护这个人体结构整体和体内每个局部的相对稳定(非绝对稳定,比如体温波动、血压波动、情绪波动【《物演通论》对情绪波动、精神来源等有更深入且本质的解释】等,都是相对稳定的表现)。

从此可以看出,《本能论》中描述的人体的和谐系统,与《物演通论》中描述的存在者是一个横向相对平衡的结构存在,是一个东西。

思想延展对比

郭老说高血压糖尿病,跟吃太多储存节能有关。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吃出来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文化造就的社会观念还在不停的吃,认为吃这个健康吃那个营养,一说不吃就被认为是缺乏营养。人们不知道这些病都是营养过剩,是吃出来的。(这些表述和东岳先生《人类的没落》中表述类似,人类乃至哺乳动物演化的漫长过程中,有储能基因来抵御食物短缺风险)。

郭老谈科学,许多人喊着消灭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西方医学养了一大帮专家教授,发明了那么多专利药,反而把人类的疾病越治越多,难道就是科学的?郭老认为真正治好病的,让人们花很少的钱就治好病的医学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这些表述和东岳先生对科学的批判方向一致,但王东岳先生更加本质一些,指出科学是一把单刃刀,只砍人类的生存气数。这是对科学思维只分不合的模式做出地批判。)

郭老认为糖尿病、高血压、低蛋白(导致许多免疫低下疾病)的根源:先是身体的分泌、代谢、循环、储存(统称“身体的生化系统”)发生了障碍,然后又由于营养过剩导致的。有人分泌 代谢 循环 储存系统好,营养多也不得这个病;有人营养不过剩,瘦子也得糖尿病。所以本质还是生化系统发生了障碍。生化系统发生障碍的原因:

1.一切传染病(感冒最常见)误治失治导致本能系统受到压制,形成了亚健康。亚健康是内源性疾病等大病的开始。

2.忽略身体感受(如长期处于情绪低落、身体劳累时仍旧持续工作等)。

郭老思想的价值

郭老思想的价值是巨大的,在务实层面更是展现强大能力。对于《物演通论》爱好者来说,《本能论》可以视为一个活示例,清晰观察到符合《物演通论》时空观的横向依存的实践案例。

以《物演通论》看对象的视角,结合郭老《本能论》思想,总结成一个范式:对于一个存在结构(如人体),想要维护好这个存在结构的平衡不至于失存(如生病、死亡),应该去观察总结该结构与身俱来的维稳机制(如十个本能),构造顺势利导维持平衡的有效方法(如方药)

一个结构只要存在,它就是暂时相对平衡的,或还没有崩溃,它就一定有维持存在的本能机制…应该发现它并顺势利导,而不是试图为结构存在创造和设计规则(人类爱犯这个毛病,认为自己可以创造和设计规则,从郭老《本能论》中,应该反思一切事物是不是真的可以设计?)。

同时,《物演通论》指出,一切存在物都是结构存在,一脉相承,步步分化,层层相依。因此郭老对于人体结构构造的范式,理论上可以通过类比推演到一切结构存在之中。

郭老思想看企业结构

对于企业结构的维稳范式,可能可以表述为:对于一个存在结构(如企业),想要维护好这个存在结构的平衡不至于失存(如破产倒闭),应该去观察总结该结构与身俱来的维稳机制(如物演通论中的控制子系统、滋养子系统、信息子系统?人体也是有这三大子系统,但是郭老在横向上转化出了更加贴近实用的十大本能,企业领域呢?),构造顺势利导维持平衡的有效方法(如某项产品/服务)

比如: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如火如荼,先不评价其好坏等价值层面的好恶,就国家来说,同样是一个顺势利导的结果。国家领导人面对国家这样一个结构存在,向新能源汽车出补贴政策,犹如郭老向人体开出了一张药方,是观察到了“新能源汽车”之势,顺势利导的结果。

但是,郭老的实践对于分析结构求存还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人体在当代通常是解决了对外求存(营养摄取)的,郭老只需要侧重于解决人体内部的和谐关系。可任何一个组织,即有自己内部的本能,同时又受制于外部依存结构,而外部依存结构按理说也有自己的本能活动趋势。

国家利导新能源固然是看到了国家内部产业和资本的活动趋势,肯定也有外部国际求存结构中的势(理论导出,我也没有那个信息量能够看到这个势)。也因此,雷军曾提出风口上的猪都会飞。风口就是企业所在的“社会结构”所本能活动表现出来的明显的“势”,企业要做的就是设计出产品或服务去迎合利导,成功的概率就会大。所谓顺势而为,正是这个意思。

企业和国家,是比人体更后衍的存在结构,一定也有自己内部和外部的本能活动和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趋势,只不过要比人体更加复杂。对于治理企业结构的管理人来说,势的虚实判断复杂度比医生治疗人体结构要高,相应的利导的成功率也会下降。

老龄化 少子化 单子化 多病化等都是企业所处依存结构(即社会)所呈现出来的势,但势的强弱不同。因势利导通常需要根据最明显的势来做出反应。势有很多,势有没有判断对,有没有能力利导势,是企业乃至国家比人体更加复杂而艰难的地方。

外部的势判断完成了,就需要利用合适的产品/服务来利导这个势,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构建产品/服务,即有一群人和资源它们因“利”而分化构合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满足社会的“势”。

当然需要十分注意,以上纯属逻辑上的纸上谈兵。

郭老治病的典型方法

郭老对疾病的分类:

(1)外源性疾病:利用人体自主排异本能,观其排异之势,选择排异通道,利用药方利导。外源性疾病需要辨证用不同的方子(但常见病通常也不需要那么多方子,可以标准化为几十张方。郭老称:三十张方平天下。典型:感冒模糊方-双花茶。)

(2)内源性疾病(大部分由于外源性疾病误治或失治而导致):利用人体的自主调节本能,使用能够改善“代谢、分泌、循环”障碍的药方,达到一方治百病,多人一方的效果。坐而论道的过程中,生白先生多次提到生化汤、强生粥、化脂汤、肿瘤排异汤等验方,有人将这些验方等同于“道”,这是个轻率的谬误。验方本身不治病,医生在“本能论”指导下正确帮助本能才能治病。因此,我们身体不适会到医院“看医生”,而不会去图书馆查方。验方更多代表了一种理法或者说思路:生化汤代表了调肝胆、调植物神经内分泌、改善睡眠的理法;强生粥代表了控制饮食、健脾胃、通肠道的理法;化脂汤代表了促进人体生化过程、清除血液垃圾毒垢的理法,肿瘤排异汤代表了补充物质 (滋阴)、活血、破血、健脾调肝、缓疼、多通道排异的理法。不少《本能论》学者领悟理法,通达“本能”,在实践中发明了自己的“生化汤、化脂汤、强生粥、化瘤汤、排异汤”等等,临床效果都非常好。

一方治百病,即是对郭老本能论的印证(调节生化系统后,身体本能就可以治愈疾病),又是郭老期望的中医发展方向(因为这样才能规模化,才能实现全民健康)。

“天下无医,生民无病,小病自己治”,从小病自治开始,小病治对,大病不出现。三十张方平天下,要实现天下无医,就要力求一方百病。张仲景:有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他是在讲那个小柴胡汤证的时候说的,是不是啊?这个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喜呕、寒热往来、默默不欲饮食,然后他说有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意思,就是说只要有一个症状在那里,你就断症断定是这个病啊,不需要什么病都什么症状都有,只要一个症状就可以确诊了。

郭老不排斥使用推拿、针灸、筋络等治病方法,认为针灸在未来发展中利用人体本能(类似《物演通论》中结构存在的信息子系统)同样可以治疗众多疾病。郭老的方子对抗衰老,也有从本质上改善的作用。

郭老和他后人的团队里有把西医的一些话术比如汗腺、体温、心跳、气血、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都纳入自己的治病理论体系中,血项、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免疫学等也是纳入判断病势之中(这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向)。

“和谐”在治病上的体现

(1)老年人和孩子在治疗感冒上不同。老年人需要先自主调节,后排异。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落,排异能力没有孩子和青少年强。(这里也体现了:自然之道(本能)是正常运作,但不可避免的使其结构趋于衰退,犹如存在者不是一成不变,也是趋于弱化的。要想维持,必须增强能力的补给,是要通过外界手段提高生命功能的【所以,不论中医、西医,都是代偿产物】)。

(2)本能粥和生化汤所构造的生态同步疗法,完全一样的药方,瘦的人吃了长体重,胖的人吃了减体重,最后实现体重平衡。

(3)五苓散治水,同样的药方,既可以让不思饮水的人多饮水,又能让饮水不休的人节制饮水。同时,实践中有人发现郭生白的一些方子中,有的方子不仅治某一个病,在实践中发现经常可以同时治好了其他病,比如五苓散还治疗尿频、尿急、尿等待、乃至可以降高血压

郭竞成(郭老孙子):为什么现在这个疾病变得模糊了呢?可能学习《本能论》,学习《孩子发烧怎么办》的师兄有这个体会,你照着《孩子发烧怎么办》上面的症状去找一个典型的麻黄汤证、典型的桂枝汤证你找不出来,为什么呀?因为几乎所有的疾病,包括急性病、包括慢性病,它都经过了西医、西药的洗礼。这个感冒已经被打针输液过了这个慢性病,他已经吃了若干种西药,这会儿来找你了,你照着书去翻去找这个病你一辈子找不到的,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出现了模糊病区和模糊方。在这个模糊病区模糊方这个思路指导下呀!郭老呢,他说了一句著名的话,这句话我记得很清楚,他说三十张方子用不了,天下太平,实际上郭老呢,说这句话呢,他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他说的这个方子是指的什么方子啊,模糊方,我用模糊方来对应。模糊病区这是一个,第二个郭老他还说了一层意思啊,他是希望我们呢,不要去特别的精益求精的做一个事,而是在实践中的力求一方治百病。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记得小时候啊,我大概这个十多岁的时候,郭老跟我讲,他说治病挺简单,非常简单,为什么呀?因为你用中医中药治病,只要你对症对了50%,甚至对了百分之三四十都能好病,你不需要100%的对症,只要对个大方向就可以了,可悲的是呢,很多人的方向都不对,甚至是南辕北辙这时候的病你当然治不好了。因此呢,我们是完全可以通过模糊化的方式找到一个找准大致的方向,然后呢,确保疾病的稳妥的好转,而且它的兼容性也比较好了,一个方子能够治很多病。我们在本能养生的实践中,当然本能养生是我们本能论下面的一个小的学术流派,包括这个白院长、谭医生、贾老师,还有其他的一些师兄,我就不一一讲了啊,大家在本能养生的过程中的体会是我们用不了30个方子。有十多张方子,有十多张模糊方,大多数的常见病我们就都能够应付了,都能够治好,也许呢,郭老他两副药就好了,我们三副药五付药好了也能好病啊。

有两个典型的模糊方案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个是郭老的感冒的统一方我们把它叫双花茶或者叫增效透表汤,对所有的感冒风寒、风热、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温病证、急慢性咽炎、干咳、手足口、水痘、红眼病、沙眼等等。都可以用都能治好,我把这个方子附在了这个讲课提纲里面,供大家参考。如果把你治好了,就给我们点个赞或者是在这个链接里面给大家打赏,如果你治不好的话呢,你再找我,我想办法帮你治好。这个双花茶是郭老对外源性疾病的一个著名的模糊方,另外还有一个著名的模糊方,大家都知道叫生化汤,是郭老对内源性疾病的模糊方生化汤,它好在哪里呢?好在它模糊,只要内源性疾病它都可以用,但是它不是对某一个具体的疾病最好的方剂,它模糊。因此呢,郭老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呢,他就坚决的不把生化汤的方子公开,为什么不把他公开啊?但是他把生化汤的思路公开了,包括生化汤涉及到的各种中药饮片,它也潜移默化地公开了,其实呢,他是想让你在生化汤的基础上做一些加减化裁啊,能够更好的。治疗疾病啊,同时呢,能够在生化汤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不是停滞在那里,停滞的东西不是真理,真理是不会停滞,是永远向前进向前走,向前发展变化的。

《物演通论》和《本能论》的不同

《本能论》没有明显表现出对人类智慧的批判和反思,认为人体是极具智慧的生命。没有明确指出智慧的局限性以及是求存的不得已。且认为通过中医复兴(特别是《本能论》)可以让我们实现全民健康。

而《物演通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则不同,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郭老的宏愿在近15多年过去了,还未有明显起色,反而医疗问题越发突出(郭老曾认为全民健康花20年可以做到)【不是不能做到,但是随着人类的存在度不断加速降低,社会问题(包括了医疗问题)只会不断加剧,这是自然律。只能寻求文化的转型(郭老也意识到这个是个文化问题),但在文化遮蔽效应下主动转型的难度非常大,因此《人类的没落》中自我拯救的限度中路线一是极大的概率发生的,这条线路是被动大于主动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