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政治
政治──是智质载体的残化整合状态之总称。既然智质载体有越来越超出于生物本体的一面,则政治也就有越来越凌驾于物化性状的倾向。【所以,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不无道理;不过,基于此,说“政治是文化(或其他任何社会现象)的集中表现”也同样不无道理;因为,说到底,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不外是人类的生物质态的代偿性展开而已。然则诸如此类的“政治定义”均不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且远未触及政治现实的深刻本质。】(1)
也就是说,“政治”作为自然过程的产物,它必定渊源于前体生物对生物本体的保存和控制机制。【即由于生物存在一开始就是自然残弱演化或分化的后衍性承继物,因此,即使它最初尚可处于体外亚结构的相对自足状态,却终于不免要在自身残演的动势中寻求某种形式的生机整合。这个过程起源于潜隐无形的原始单细胞无性分裂社群,扩展于中级社会动物的性增殖调控结构(如膜翅目昆虫社会)或长幼伦序结构(如脊椎动物社会,尤其是哺乳动物社会,即摩尔根所谓的“血缘关系构成社会”),而最终成熟于人类文化或物化性状的高残度社会结构之中(即摩尔根所谓的“财产关系构成国家”)。】(2)
上述过程的发展必然导演出一场从体质依附(在晚级社会中称为“人身依附”)到超体质依附(在晚级社会中呈现为“物主宰人”)的自然结构化社会闹剧。【试看晚级社会的“政治史”:原始社会的亲缘人身依附关系(此乃中级社会的体质性状构合形态之直接继续)→奴隶社会的亲缘与财产混合型人身依附关系(早期的非战俘奴隶仍是血缘亲族内的分化产物,此乃从体质性状构合形态向智质性状构合形态的过渡阶段)→封建专制社会的政制型人身依附关系(此刻的智质性状结构度已远远高于体质性状之固有结构度,政治脉络由以凸显,但物化性状尚未形成严密系统,故人身依附关系呈变态保留)→自由资本社会的异化型非人身依附关系(物化性状发育成有序的结构系统,人身被游离出来,似乎反而变成了物的附属品,当然,这个物化性状的结构系统还只是雏形,尽管在现代人看来它已呈现出可怕的苗头)→未来社会的体质存在对智质性状的依附关系(智质性状渐次分化和繁化,即物化性状倾向于完全包裹生物体质,以至令体质存在陷入智质性状极端致密的系统结构之中不能自拔,从而最终演成社会政治实体高居于宇宙衍存结构之巅的自然奇观)。】(3)
单从制度化(即结构化)的“政治运作”本身来看,政治操行的残酷性自将依据其针对性的转移而变迁,即随着人身依附关系进化为超人身依附关系,政治作用力势必从人施加于人的肉体摧残态转化为物施加于人的精神摧残态,亦即从直接经由体质性状组接以达成结构转化为间接经由类体质性状组接以达成结构。其结果是,“人情关系”趋向于淡化,“物网关系”横隔于人寰,“物”虽可代“人”受过,“人”亦须替“物”冷遇。如此“人伦纲常”,当赞之曰“柔和化”呢?抑或当讥之曰“残酷化”呢?【深究一步的话,也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政治关系倾向于“柔和化”,是由于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倾向于“残弱化”的代偿性反弹或代偿性维护,然而,这个代偿维护过程正是对生命系统的继续摧残过程,因而归根结底它表达着一个更深刻的“残酷化”动势——此乃无效代偿法则在政治运作上的具体贯彻。】(4)
注释:
(1)本章给政治下的自然学定义是“政治是智质载体的残化整合状态之总称”。
这里的“智质载体”特指人类社会实体。因为在中级社会的体质代偿阶段,智质还没有显化,生物社会以生物为基质或组分,体质的分化耦合主要是性分化下的性构合,以此为核心达成中级生物社会的实体建构。而在人类社会阶段,初期的原始氏族社会的实体结构仍然以人为基质或组分,但进入文明阶段以后,人和智质缔造的一切人造物(即智质性状,即类体质)共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质或组分,共同完成的社会实体结构的生机整合。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程度或科技水平的越来越高,智质性状或类体质越来越成为社会实体的主要部分,智质载体呈现为越来越超出生物本体的一面。也就是说,人类晚级社会智质代偿下的政治结构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类体质(人造物)的分化结构(即社会大分工下的产业结构)。
显然,无论经济、文化还是政治表达的都是自身的结构化状态,这个结构化状态综合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物之间的整个社会内部彼此分化耦合的关系结构;所以,经济、文化和政治都是对社会实体结构的表达,只是三者的侧重有所不同: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依存条件弹性耦合下的依存质态,文化侧重于整个社会感应属性的依存导向和价值导向并以此实现依存,政治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结构关系。所以,政治是一切经济现象、文化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集中体现。当然,说经济是一切文化现象、政治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成立;说文化是一切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乃至社会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成立;因为三者经济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或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政治结构)是一致的,共同彰显为整个社会结构存在。如政治的控制从来离不开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从来没有脱离了经济和政治的文化,也没有脱离了文化和政治的经济。
总之,因为智质代偿是体质代偿的续贯性展开,是自然结构代偿和感应属性代偿的同步升级,所以,一切社会现象归根到底都是自然现象,人类社会特有的政治也不过是自然结构分化耦合的产物,是作为智质载体的社会结构不断分化耦合的依存结构状态。
(2)所以,作为自然产物的“政治”必然渊源于其前体生物存在对自身的维系与控制。书中所说的“生物本体”就是生物的存在度,“对生物本体的保存与控制机制”即生物维系自身存在度或维系自身存续的方式、手段与措施。后衍的政治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一部分侧重表达为对社会实体结构的保存(即稳定维系)和控制机制,这种保存与控制机制必然是对前衍生物存在度保存与控制机制的继承和发扬。首先,智质载体的分化耦合必然遵循着和体质分化耦合同样的递弱代偿原则,包括代偿遵循的简约原则。这是最基本的。其次,具体来看,前衍生物体质的保存与控制都是通过基因的遗传和变异来进行,后衍生物智质乃至智质性状的保存与控制都是通过社会文化或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来进行。
从完整的生物社会发展史来看:①在初级单细胞社会阶段,残弱化的单细胞生命以无性繁殖的方式维系自身的存续,它的残弱相对于后续的多细胞生物要圆满得多,所以,以同质的单细胞生物社会的样态存在。这是单细胞生物维系自身稳定存续的保存与控制机制。当然,这种同质虽然是自然反社会化倾向的表达(见一百三十四章),但在整个自然存在的分化进程中,任何同质现象只是特定衍存阶段异质分化的特殊表象(见一百三十章),所以,这种同质化的单细胞社会终究会因为存在度递弱继续演进为多细胞生物和中级生物社会。当然,单细胞生物社会以无性生殖和同质化的社会维系自身,是大自然赋予相对高存在度的单细胞生物维系自身的最简约高效的代偿方式,此时的生物个体存在度最高,对社会的依赖最低,所以,社会呈现为隐形的无结构的同质状态,社会功能无以表现。②在中级生物社会阶段,其保存和控制机制主要通过性增殖和体质分化来完成,在膜翅目社会中主要通过体质分化达成,在其他主流的动物亲缘社会中,主要通过性分化后的血缘性构合完成。③而在人类晚级社会阶段,这种保存和控制机制主要通过智质的传承以及智质分化物化为类体质分化来继续,并以此实现了整个社会化的分工与协作。所以,中级生物社会的结构基础是亲缘关系,晚级人类社会的基础是财产关系。这也是熟人小社会和陌生人大社会各自最简约高效的耦合手段。
(3)由此可知,相较于人类晚级社会,中级生物社会体质残化的生机重构就是其前衍状态的“政治”,它渊源于两性分裂的生机重组,成型于膜翅目社会蜂王的“生殖性创建”和蜂群各成员间的体质残化整合。人类晚级社会的智质性状的分化耦合只不过是中级生物社会体质性状分化耦合的升级和高位重演。所以,晚级人类社会政治结构的分化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个以人体为基质或组分的社会实体结构到以人体和类体质(人造物或财产)共同为基质或组分且类体质占比越来越高的逐级物化的社会实体结构,亦即社会关系必然会经历一个从血缘关系下的体质性依附关系逐步转变为超血缘关系下的类体质(人造物或财产)依附关系的过程。由此,晚级人类社会的政治结构的分化发展出如下阶段:
①原始社会的亲缘性人身依附,这是对中级生物社会亲缘社会关系的直接继承;②私有制发生以后,奴隶社会的亲缘及财产混合性人身依附,这是社会实体结构从由人构成到由人与人造物共同构成的过渡阶段;③封建社会的政制型人身依附,这时社会结构通过智能维系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越体能的维系,但智能还没全面物化为人造物,故人身依附依然保留;④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商品化下的异化性非人身依附,即人依附于人造物(包括商品、金融等一切人造物),这使得人类将自身全面置身于人造世界之中,且人造世界的比例越来越大,个人体质的比例越来越微不足道,以致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也要转化为数字才能在互联网上显现出自身的存在。整个互联网、物联网将人造世界连为一体,成为宇宙衍存的结构之巅,而人完全被包裹其间,离自然越来越远。于是,所有问题显现为社会问题或政治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自然物演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化问题,二者互为表里,实际是一回事,因为面向社会内部的分化耦合正是为了社会整体面向自然求存,达成与自然的依存或耦合关系。
(4)上述这种社会实体的结构化或制度化的发展进程,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进化为人与人造物之间的依附关系。于是,在最后衍阶段的社会结构下,人对人的统治进化为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对人的统治。此时社会内部的种内竞争不再需要通过体能完成,如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通过智质主导的金融战争就可以完成;上层利益集团对老百姓的掠夺通过金融系统中的高智能制度设立也可以达成。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掠夺变得更为便捷和隐秘,也就是说,这种结构化下的政治在表面上使得世界变得文明而柔和,实际上却是杀人已经无需用刀的内在残酷和暴烈。过去被欺负的人知道欺负自己的具体的人是谁,而以后你连怎么被欺负了都不知道,如果智商不是特别出众的话。这在《人类的没落》中的表达为:未来社会势必同时具备两种素质:一方面是“自由化、宽松化以及外显的柔和化”,它会给人造成一种社会进步的良性假象;另一方面是“密构化、脆弱化以及含蓄的暴烈化”,它会给人造成进行性的和实质性的损害。前者主要表达了对人性的残弱化素质加以呵护的代偿需要,后者主要表达了对社会的结构化素质予以补缺的代偿需要。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从而最终闹成“温水煮青蛙”的既可悲又可笑的结局。
也就是说,随着智质分化下智能设备的高速分化(如缔造出的互联网、物联网),社会实体愈发密构化(如网络遍布)、脆弱化(如断网断电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含蓄的暴烈化(智能掠夺替代体能掠夺);但在人的感觉中,呈现为自由化(极度分化的依存方式需要自由化才能实现)、宽松化(因为自由而显得宽松)以及外显的柔和化(人与人的关系紧张被人与物的需求紧张替代)。故,就人类晚级社会的政治实体结构化代偿而言,其代偿的有效性在表面上抚慰了更加残弱化的人并让人的生活空前的高效与便捷,其代偿的无效性在实质上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更加不稳定以及持续的分化。
注:本章把既往属于人文概念的“政治”还原为自然哲学下的概念,从而说清了政治的前世今生和其内涵范畴。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
…………………………
希望本公众号对您学习《物演通论》有帮助!思想的传播需要我的初心和坚持,也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提供反馈,或赞赏、转发,或批评、指正。谢谢!
1、欢迎读书困难的同学关注“物演通论注释”公众号,有逐章的注释以供参考,二维码如下:

2、请关注“物演通论看世界”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3、请关注“物演通论读书会”公众号,二维码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