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五章

Ⅹ.各个子系统之间如此满打满算的关联机巧何以能够准确无误地建立起来呢?这就必须理解信息反馈的原理(顺便补充一句,所谓“信息”,乃是“分化物的可感属性”之别称〈详义请参阅卷二〉)。简单地讲,在所有的自然依存结构系统内,任一子系统或分属结构都既是一个控制部分又是一个受控部分,作为控制部分,它以某种信息或指…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四章

Ⅸ.上述三个子系统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配合联系,社会度S才会随着R系数的变动表现出对异质残化生命的代偿整合效应。所谓“有效配合”,不是指一个子系统对另一个子系统的单向规定,而是指一个子系统的功能输出恰好构成其他子系统的条件输入,也就是说,任一子系统的存在条件都能够得到其他某些或某一子系统的功能配给或支持…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三章

Ⅷ.R系数的动进,体现在由体质性状所规范的机体机能及其求生行为的相应特化上,是为“体能”,例如运动系统的形成造就了奔跑跳跃的体能,尖牙利爪的特化造就了捕猎肉食的体能等等;同样,R系数的继续演升终将造成智质性状的“智能”特化。以体智求生性状残化为其结构基础的社会组合,主要是由不同个体成员的行为机能属性为契…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二章

Ⅶ.由于上述缘故,在初级社会中由原始生物通过自身之遗传属性所建立的生存延伸线,于中级社会发生结构化整合之后,其接续这条生存线的努力即由生命与社会联手进行了,而且随着这条生存线的伸展,其后续之重负越来越多地为社会所承担。具体地说,社会成员的生存压力呈现出从自然压力向社会压力过渡和转移的趋势。这种生存…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一章

Ⅵ.R系数趋近于最小值的情形即为原始单细胞生物的初级社会形态,此时代表生物自然生存度的E呈现最大值,而社会整合度则几近于零;R系数趋近于最大值的情形将会出现在人类晚级社会的终末阶段,到那时,社会整合度S将呈现最大值,而E值所示的生物自然生存度则趋近衰竭,人类及其社会的暮年景象将展现为极度残化与极度整合的…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章

Ⅴ.以上各项所述容易造成一种印象,仿佛异质分化R系数总是倾向于增大,这个看法既有道理,亦非完善。参照整个生物社会史来看,R系数在总体上趋于升高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这表明生物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倾向于分化加剧的自然历程,同时提示社会结构是一个伴随着生物残弱化进程相应增长的代偿系统。然而,如果局限于中级社会动…

王东岳先生《人类的没落》未来趋势判断摘录

原文1:显而易见,第一种和第五种情形最为类似,站在未来的立场上看,结果也最好或最容易被接受。(这里再度印证了用智的危害性,如(2)(3)(4)种。当然(1)(5)两项之远期后果亦非良善,但它毕竟属于天道灾害,即毕竟减少了一重人祸。) 原文2:仅从目前的信息网络发展状态就可以窥见未来“计划经济”的端倪,它…

《物演通论》第一百四十九章

Ⅳ.社会度S的变化必须与ER关系对应,亦即: S=ER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社会方程”,它不仅表达为这样一个数理概念,即社会度S作为一个代偿增量必与分化度R和生存度E的乘积相等,而且,这一命题显示,社会整合结构之所以能够确立,乃是由于它以生物个体趋残及其生存效力趋低的生存代偿要求为其坚实的存在基础,而不能…

《物演通论》第一百四十八章

Ⅲ.上述情形表明,S值趋升是E值下降的有条件代偿物,也就是说,S值是E损失量的追补性附加值。一般认为,这个S追加量有可能大于E损失量,亦即系统论中所谓的系统总能大于内构成分的个能之和,但在社会学上,我以为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因为就静态分析的系统论而言,其组分个能未必要在形成系统之前或同时发生减损,或者其组…

王东岳和埃德加·莫兰思想对比

对王东岳先生和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的著作思想都有一些了解,发现两者的思想有较强的兼容性。因此,对两者思想做一些比较。 在对比之后,主要对莫兰先生的思想做一些简要摘要,并在莫兰先生的一些观点思想后面对应出东岳先生的一些思想(红色字体部分)。 东岳先生的思想模型比莫兰先生更具解释力和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