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二十一章

另一方面,上位层次自身更为彰显的失圆满性亦须要求其他形式的代偿,否则即活跃异常,动荡不安,是为本层存在的属性规定和现象形态

可见,“活跃”一词所形容的状态,原本是指失稳的状态,或强烈期待代偿的状态。活跃程度愈高,表明存在态势愈弱,亦即活跃程度存在程度的反向指标。 

同样,“动荡”一词所形容的状态,已是临近于失存的状态,或存在效价剧减的状态。动荡程度愈烈,表明代偿危机愈重,亦即动荡程度代偿程度的同向指标。 

在自然界中,如果以存在物从自在性被动状态自为性主动状态的演化序列为尺度,则活跃程度可以直接用能动性的进化程度来确定,而动荡程度又可以直接用活跃性的进化程度来确定。 

也就是说,继物理存在以及化学存在之后,生物存在无疑是整个宇宙进化系列上最为薄弱的存在方式。 

而薄弱的生物存在如何运用其积重难返的代偿“招数”来延续宇宙系列的艰远进程,正是自然界充分显示自身存在性递弱代偿法则的生动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生物进化——严格地讲是宇宙进化——终于把物理感应性转化为生物感知性、把理化运动性转化为生物能动性,还把死物的聚合结构转化为活物的社会组织。 

总之,任何事物特有的属性规定,均发祥于其对下位存在代偿所得的“自圆”成果之上,尽管它恰恰由此构成自身越发活跃的残化要素和失稳存态也罢。 

而且尤为不幸的是,它赖以维系自稳的手段又偏偏只剩下这些体现为失稳的自残要素本身。 

这才使本来无可指望的代偿步骤继续成为不得不指望的唯一前途。

本站特别声明

物演通论在线版原文仅为方便大家更容易发现、整理、学习和传播王东岳先生的思想,本文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请大家在力所能及情况下,购买王东岳先生的纸质书籍,让真正的思想家能有所回报。谢谢!

曾蓉《物演通论注释》第二十一章

点击查看《物演通论》注释内容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