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弱代偿”和“执中和谐顺势利导”的关系

郭生白对“中华文化的内涵”用了8个字来概括——执中和谐 顺势利导。原话如下:

这就是本能系统的内涵,这就是中医的内涵,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内涵。任何一个成功都是这四个字,打赢一场战争是这四个字,治理一个国家出现太平盛世也是这四个字,做好一个企业也是这四个字。不管你是干什么,你离不开这个。

执中,执中道,只有执中道才能出现和谐,一出现和谐是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个和谐思想。顺势利导这个是核心方法,这就是一个思想、一个方法,这就是一个道,一个德。任何一张好方子都包括这四个内容,要紧守这四个内容,你干什么都是成功的。

既然谈到了“道”,就不得不联想到了“递弱代偿”。中华文化的“执中和谐 顺势利导”与“代偿”有没有什么关系?询问了DeepSeek对“执中和谐”的“执中”的理解。回答如下:


从上面内容中看到了2点:

1.“追求一种动态平衡的智慧”,注意“动态平衡”。

2.≠消极避世,“执中”蕴含积极的实践智慧,需主动权衡、判断和行动,而非逃避矛盾。

递弱代偿,递弱者必须代偿,这是天地之道。《物演通论》读者不会有什么疑惑。

但怎么代偿?假如套用中华文化的思想,应该执中和谐,只有执中道才能构造相对平衡稳定和谐代偿结构,这是核心思想。(很多人读完《物演通论》总在讨论该怎么处世。这里或许能够给出答案:保守和激进的动态平衡,不是让我们消极避世,也不是让我们奋勇向前,而是取执中的动态平衡的态度。)

具体怎么做?面对事物,顺势利导,这是缔造和谐代偿结构的核心方法。(这或许就是东岳先生指出的中华文化维护了几千年相对西方世界没有加速代偿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回望历史和传统文化,吸纳它有助于指导当下求存的精髓。)

代偿的确是一件不得不的事情,但是代偿仍旧有游移弹性空间。这点游移弹性空间首先体现在思维方式的选择差异上,最终表现在思维方式导致的行为结果上,有着存在度丢失加速度的微弱区别,但却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尺度。

可能有的朋友对此还难以理解,可以尝试从“执中和谐顺势利导”的中医(但也要注意找到真正的好中医,远不止几个,但是可能也不会呈现成千上万的状态) 与 “分化还原科学发展”的西医治病效果上分析,看看“思维模式不同导致方法不同,方法不同导致后续依存条件多寡的不同”的现实写照。可参阅如下内容。

延展阅读:《王东岳《物演通论》和郭生白《本能系统论》三大契合》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