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物演通论》和郭生白《本能系统论》三大契合

王东岳先生和郭老(郭生白先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思想著作也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且两位都与梁冬先生结缘。私下是否有彼此了解过就不得而知了,但从他们如今流传出来的讲课资料信息来看,两位应该没有明显深入的交集。

可是,这两个思想咋就越研究越是感觉契合的很啊!以至于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小的契合点有很多,尝试升华归结成大类,以便说清两者契合之妙。

契合点1:整体性思维——思维模型缔造所遵循的原则

整体性思维和分化思维的优劣对比不做过多赘述。西方现在也流行研究整体性思维,期望把分科之学能够串联起来,但至今还在迷雾中打转。

为什么我们需要整体性思维?因为我们一切的学问和知识,都是在解释同一个存在者/存在物,如果你用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得出的结论有矛盾,那说明啥?难道是正常的?不要用可控参数、置信度来解释,我现在反正不吃这一套。如果用整体性思维的成果,可以防止我们应用这些错误的研究结论越走越远积重难返——这就是当代科学的现状。

东岳先生和郭老的整体性思维都蕴含在自己的学说之中,或许这就是继承了中国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缘故。

东岳先生将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升级为“存在度+代偿度=存在阈”。存在度和代偿度其实是一体两面,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的两个不同方面,只不过武断分割开是人类认知的必要。我们眼瞅着的都是代偿度的表象,切不可忘记整体上还有个存在度的本质,不忘纵向衍存和横向依存同时发生着。

郭老几十年研究终于把中医的病和传统文化思想的联系讲清楚了。“阴阳”用于定义病,不是把病分为两半,是把病的发生(或状况或表现)用思维逻辑分为两半。病始终就是一个病,都是本能系统的一种障碍表现,只不过它的表现有所不同。我们划分病,只是为了方便认识它。这个思维模式早在东汉医圣张仲景时期就奠定了,三阴三阳的病,实际上是一个病的不同表现形态,而且常常伴随着相互转化(即病情的加重或减轻,就会进入另外一个病名,因为它们的症状不同了)。更进一步,郭老把繁杂的疾病态视为现象态,挖掘出了其背后都是人体的本能活动。

郭老说人体的代谢、循环、内分泌都可以通过药物来调节,但是意念能(即自我意识和情绪)的好坏,也是会影响身体的。肿瘤人群意念能通常很糟糕,并伴有代谢(大便、汗、小便不利)、循环(高血压、高血脂)障碍、内分泌状态也不好。站在《物演通论》角度,感应属性与结构属性是一体两面,能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感应属性的变化,会引起结构属性的调整,在后衍社会结构代偿是体现的。而医学发现有人改变自己的意念能(意念能是感应属性的一种)就取得很好的身体(做为物质的结构属性)疾病治疗效果,也说明感应属性和结构属性一体,相互影响。

两位缔造思维模型时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性思维。东岳先生整理出了现象世界的代偿度背后具有本质意义的存在度,郭老发现了现象世界的疾病背后具有本质意义的本能系统。这与“侧重追求局部细化知识而不追求或者无力追求将局部细化的知识耦合互洽为统一的解释体系来解释同一个世界的科学思维”,完全不同。

站在新的“本质”(更深的意味,读《物演通论》第八十八章)上,求存方向才有可能正确——这个话题在“契合点3”会继续阐述。

契合点2:阴阳互根——郭老的纵向衍存根基

读《物演通论》的人,常常会思考这个理论该怎么用?曾蓉老师深入剖析出《物演通论》蕴含着纵向衍存和横向依存齐头并进的特点,这是读懂《物演通论》的关键。

东岳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认识事物的新模式,《物演通论》第二十章指出:“若欲了然任何事物的本质规定性,都不可忘记这样一个关键:它正绽放于下位存在或前体存在的失稳因素之中。 而对于上位存在或本体存在来说,这个有关自身本质规定的关键位点恰恰处于被完全遮蔽的状态。”

要认识一个事物,除了看它表现出来的现象,还要认识到它在宇宙物演衍化流程中的位置,以及它的前体存在的状态。

这句话太抽象了,但我在郭老的《本能系统论》中发现了痕迹。在郭老的思维模型中,将既往中医和西医所缔造的形形色色的疾病种类再次耦合简一为了两大类: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

当然,如同契合点1中所说,这2个疾病仍旧是1个病,都是生命本能系统活动出现了障碍。

因此,没有绝对的外源性疾病,因为外源性疾病通常也是由于身体内部出现了一定的阻碍。比如面对同一个病毒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生感冒,有的人不发生感冒?因为发生感冒的人的身体内部有障碍,没有发生感冒的人没有障碍在不自觉中把病毒驱赶出了体外。

也没有绝对的内源性疾病,比如在治疗肾结石、糖尿病等疾病时身体也会表现出和外源性疾病一样向体外排除异物的过程。

外源性疾病是传统中医的拿手好戏,当然,这也是在郭老利用《本能系统论》思维模型整合了当代解剖学、生物学等科学信息量后,重新解读《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著作后才出现了这种感觉。所以郭老说中医在他手上,再也不是以前那种模糊理论,发展后的现代中医才能让中医复兴有了可能。

而对于内源性疾病的治疗方法,我在郭老的万人一方思想和疗效中,看到了它与《物演通论》纵向衍存思维的契合之处。

针对内源性疾病,郭老使用生化汤和强生粥为基础的生态同步疗法,成功治疗了非常多的当代医学判断为不可治愈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最关键是,不论南方人、北方人、男人、女人、儿童、中国人、外国人,郭老治疗这些内源性疾病都是用同一个方子,丝毫不改(有时会针对病人情况,额外加一些方子处理病人的症状,比如化脂汤、肿瘤排异汤,但总之药方数特别少)。特别注意:万人一方的意思是所有人都一个药方,不是一万个人换一个药方。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感冒等外源性疾病(常有出现,也可能是内源性疾病表现出外源性疾病症状,其实是好转反应),需要辩证额外处理,不可使用西药来抑制本能系统的活动。

郭老说它这个万人一方的治疗思路,来源于研究生命诞生早期,即在阴涵阳附生命诞生之后,开始了“阴阳互根”的有序活动。“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动能”这是郭老的解释。阴阳互根,并不限于医学领域,实际上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认为万物都是阴阳互根的。

我在研究思索之后,认为其思路如下:生命诞生之后,物质(身体器官、组织等)就开始自主运动,运动过程中又会产生物质(生命运动所需要的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即阴生阳,阳又生阴,因此叫阴阳互根。这是现象归纳的结论,是有道理的。没有生命的东西会不会自主运动?不会,只有生命会自主运动。生命诞生之后开始自主运动,然后我们会观察到生命就开始生长(长高、长胖),开始自主调节(调节血压、血糖等)。这说明什么?生命在以阴阳互根的规则自主运动,维护生命的稳定成长。这个活动不是外界操控的,是生命的自主运动,所以叫本能系统活动。

既然生命自己具备调节能力,会自主维系身体内的平衡,什么东西少了就多制造点,什么东西多了就少制造点,什么东西不要了就排泄出去。那么治疗内源性疾病,是不是就可以顺应它活动的阴阳互根规则,同时给它物质(阴,即本能粥,生命需要的物质)和动能(阳,即生化汤,推动五脏六腑运动的动能),让本能系统自主调节以恢复平衡?

事实上,郭老数十年的行医病例检验了这一思路。这套治疗方案发生了系统效应,不论男女老少,在治疗内源性疾病过程中,通常是多个病同时好。这套治疗方案不针对具体的疾病,但就是有让高血压、糖尿病、囊肿、肾结石等一块痊愈(如果一个人同时有这些病)的惊人效果。从这个效果反推,就能印证这一治疗思路的正确性——因为治疗的是自主调节系统,那当然应该要出现治病的系统效应。

郭老谈本能:每个人外貌和内在多多少少是不一样的,但是本能是一样的,乃至这些本能连其他生物如树和草都有。这个本能在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之内是不变的。我的方子针对的每个人都相同的本能,所以万人一方有没有道理?

看到这句话时脑子一激灵,这“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不就是《物演通论》中纵向衍存的尺度?在物演演化流程中,生命诞生之初,具备了以阴阳互根的自主运动本能,这是这个衍存位相不同于前衍无机物的重要区别。尽管后来衍存出的形形色色的生物,在横向形态上差别很大,但是它们都具备一个内在的以物质摄取和排出的自主运作系统,这是物演衍存至生命阶段所呈现出来的规定性。

原来,生命的纵向衍存规定性,是“阴阳互根”的自主运动系统,也就是郭老的本能系统。忽略生命横向的多姿多彩和千奇百怪——升降出入、内外开放、阴阳五行(注意,这五行在郭老那不是金木水火土,郭老不认同这个说法。五行是五种运动: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相互变化、终始嗣续、阴阳决离),它们纵向演化上都遵循着同一规定性——递弱代偿和阴阳互根。

有了生命纵向衍存的抓手,治病在郭老那变得简单了起来。也印证了《物演通论》中”越原始越低级的东西,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的说法。

契合点3:郭老是人类自我拯救的“代偿游移弹性空间实例

我在对比郭老为代表的现代中医,在治疗疾病时与西方医学的差异时,用《物演通论》的语言尺度做了评判。发现郭老现代中医理论为东岳先生的“代偿游移弹性空间”做出了实例示范。

东岳先生在《人类的没落》中剖析人类面对“递弱代偿”法则的自我拯救可能性时,讲到在理论上的一个回旋余地:人类的能动性代偿固然是定向的,但由此造成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弹性游移度,目前理论上无法精确计算,从人类文明史上看,这个游移缝隙或弹性空间似乎是存在的,譬如东西方文明的差异等。当然,也可以将这种反省目光及其相关操作视为一种自然规定,就像老年人会自发性地履行高龄生理保护机制如降低基础代谢率和日常活动量那样。而且,这其中理应含蓄着一个给定的衰竭态衍存时度,即便它在人类文明史上表现为某种以万年计的漫长延缓阶段,在自然史上也只是一刹那。

虽然东岳先生多次举过东西方文明差异为古中国带来了“存在度”相对下降缓慢的历史事实,以证明整体性思维模式更加能维护主体求存。但毕竟是历史,亲身感受不深。可中西医的治病案例,让我真实感受到了这种对主体求存维护作用的差异。

郭老对中医有一个定义: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以阴阳五行的思维,以生命本能系统为根据的医学。

中医做为一种代偿手段,是人体本能系统脆弱的证明,虽然本能能力看似神奇,但是相比于前衍存在者(比人类衍存位相更靠前的动物乃至无机物)来说,相对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不得不但是医学来自为的辅助自己,维护人体本能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但是中医始终是以维护人类的存在度为目的。这体现在“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以阴阳五行的思维”,都是把人体生命视为自然产物,观察并顺应它的运行规律,以此来维护人体本能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和谐思维),达到治病目的。

而西医并非就不把人体生命视为自然产物,也并非不想顺应天道。但是它侧重于观察局部现象和规律,与自然整体的联系和回归不足,最终的治病手段表现出了一种与致病物的对抗竞赛现象,需要不停的发展和增强自己的医疗手段,而且有“病越治越多”的疲于奔命趋势。

2者一对比,对于维护求存有着高下之分。西医虽然精确和手段丰富,但有把问题越解决越多,越研究越多的复杂;中医有以不变应万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简约。

举一个现象例子,更多例子可读郭老的讲课资料。比如:治疗细菌病毒性感冒,西医需要抽血化验,需要使用抗生素、退烧药、点滴打针。针对病毒还分类型,不同病毒使用不同抗病毒特效药,甚至有的病毒还没有对应药物。而中医不需要,中医连是细菌还是病毒都不需要做什么区分,更不需要区分病毒是哪一款,不需要给病毒编号。只要是外源性疾病,无非就根据身体症状选择发汗、解肌、透表等治疗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当年治非典,治脑炎,乃至新冠时期中医都起到了很好疗效。因为这些病都归属为外源性疾病,生命本能系统在中医帮助下可以排泄出去。中医不与细菌病毒搞对抗式的军备竞赛,而是以和谐共生的方式送客走人。这是治疗方法上的效果和繁简程度不同,当然也是治疗成本的不同。

同时西医“退烧”的治疗方法,更是西医带来的医源性伤害。别看一个小小的“退烧”操作,如果一个人一次次破坏自己生命本能系统活动,病理物质压抑在体内,造成身体内环境的障碍,长年累月形成亚健康,为内源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白血病、心脏病等)奠定基础。为什么西医越发达,疾病种类却越治越多,疾病人数逐年上涨?老百姓辛苦攒了一辈子前,全都花在了病床上。或许就是一些基础的治疗方法上偏离了天道吧!

没有疾病困扰的人可能感受不深。想要感同身受可以多搜搜那些为了治病家破人亡的信息,然后体会下他们赖以生存的医疗体系,或许正是它疾病诞生的重要推动者。这并不是要抨击西医工作者,他们大多数在入行初期也抱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这只是一个思维方式导致的治疗手段、方向和结果差异,无关于道德。

因此,哪个医学更能维护主体求存?一目了然。《本能系统论》是不是代偿?毫无疑问,郭老深知自己已经是整合了现代信息量的现代中医,深知过去的中医有很多问题(这也是东岳先生在混沌大学课堂上谈及的中医弊端)。

递弱代偿不可逆,代偿是不得不,这是许多《物演通论》读者都知道的。但事实告诉我们,代偿也有不同的选择,沿着侧重分化的方向就会快速走向失存,沿着侧重耦合的方向相对来说更有利于维护存在。或许,郭老的理论和药方实践事实可以丰富一些读者对东岳先生的“代偿游移弹性空间”的理解。【但也要明白,西医做为更高的代偿手段不是一无是处,针对一些非常急性的大出血,在几分钟不救就死人的场合下,它可能比中医要有效很多。】

东岳思想对郭老宏愿的补充

郭老以仁德为天下人,为推广中医呕心沥血,曾写诗:了却人间疾苦事,化作青烟上九天。

但郭老过于乐观,在2010年曾发下宏愿,要用20年左右做到全民健康,人人知医,小病自治。其实这个宏愿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郭老的《本能系统论》将现象界的庞杂的疾病,简一为外源性和内源性疾病2个大类。内源性疾病做到了万人一方,外源性疾病常见病整理为不到三十张方子,大大降低了中医学习的门槛。

可郭老不知道真正“决定”宇宙运转的方向,是纵向的“递弱代偿”。人类社会整体上是趋于破溃的方向上发展的,而在2010年乃至如今2025年,接下去数十年可能都仍旧处于西方科学进步论思想的遮蔽之下。

这是《物演通论》中指出的“文化遮蔽”,是一种自然现象和规则,在历史很多时期都曾发生。任何人要改变这种文化遮蔽都显得螳臂当车,因为深处这种文化遮蔽的大多数人都是睁眼瞎,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郭老的药物治愈了难治之疾病的人,病人却宁愿相信是他母亲从家乡带来的老母鸡起了作用。

文化遮蔽是一种人类的保守行为,通常是可以维护人类个体生存的。但既然如今西方主流文化它已经表现出了“戕害大于维护”的现象,就离被抛弃不远了。可这个“不远了”,或许还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之久。而且,即便人类有幸转型,医学朝着郭老思想的方向前行,也切不敢想象那是一个太平盛世,这是《物演通论》给我们带来的独特视角和价值。

特别声明

郭老的各种药方笔者或多或少有使用,效果整体趋于良好,但也有因人而异的不如人意的地方(取决于横向世界表现出的复杂程度)。建议大家对于东岳先生和郭老敬重其思想成果,合理应用,但不应神话极端。

扩展资料

王东岳和郭生白思想对比

郭生白论中医复兴——中医已经发展了,不再是模糊没有系统的理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方式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