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五十三:为什么要文化先行

王东岳老师在讲大课的时候反复强调文化先行,任何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推行,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基础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中国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拼命的学习西方,补上了国人的科学空白,才使得中国从农业文明阶段跨入商业文明阶段,但中国虽然在经济主体上跨入了商业文明,但在政治上始终和西方典型商业文明下的自由资本…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五十二:为什么科学时代最短命

(一) 王东岳先生反复指出科学不代表未来,后科学时代必将来临。  但很多没有读过《物演通论》的同学并不清楚王东岳先生说这句话的依据和底气,所以将信将疑。那些把科学看得无比神圣的科学主义者和把科学视为客观规律的迷信人群更是觉得此言离经叛道、哗众取宠。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这些人并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五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全球化”曾经是一个代表未来的高大上的概念,但现在仿佛有些退潮,因为连主导全球化的美国也开始筑起美国优先的堤坝。之所以说最近百年内的全球化是美国主导的,是因为美国主导的意识形态和进步论文化在这些年一直代表着商业文明的主流。但美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显然担不起这个格局:当美国资本扩张的利益与全球化相符合时…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七:倾听“遥远的哭声”

 倾听“遥远的哭声”——论文明与反文明 《奇葩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节目,因为它以辩论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启迪大众思考,好的辩手也会在比常人更高的认知上偶尔露出一点终极追问的可爱面容。在我看来,节目的价值全在于辩论者的认知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价值输出,而我喜欢的辩手也都是能认真思考的人如詹青云、黄执中、…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六:浅谈龚琳娜音乐的哲学思想

哲学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追求终极,就是面对复杂的万事万物,追本溯源,通过逻辑整顿达成简一律认知下的以“一”驭“多”!中国目前在音乐上追本溯源的人,我视力所及之处只有龚琳娜夫妇,所以潘乃宪先生的微博指出龚琳娜是最具有思想的音乐人,对声音的思考达到了哲学的层面。(附:潘乃宪先生的微博图片) 对于哲学…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四: “文化遮蔽”和“形而上学的禁闭”之区别

因为在一些大课和学友的分享中经常发觉有混用 “文化遮蔽”和“形而上学的禁闭”这两个概念的情况,所以特以此文来澄清二者的区别。在最新的喜马拉雅APP上的王东岳先生的演讲音频中,先生更是直接把“形而上学的禁闭”通俗化为“感知禁闭”,或许也是先生意识到大家的这种混淆后有意或无意的对“形而上学的禁闭”在概念上的澄…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三:俞敏洪的错误

俞敏洪火了,网络上的人也纷纷群起而批判。结果,俞敏洪演讲中对教育的批判没人关注,众人纷纷关注的,只有他演讲中对女人的批判和道歉中对女人责任的夸大。我不了解俞敏洪,但面对众口一词的讨伐(有些讨伐中的观点其实本身也有问题)总是习惯性的警惕,因为任何事一旦众口一词,其看问题的角度必然是单一的,思考的深度…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二:谈谈“做自己”

最近,关于“做自己”的探讨比较多,如博士侯先生自杀时声称要“做自己”,如《奇葩说》中有讨论面对嘲笑,减肥与否,怎样才算“做自己”。蔡康永老师专门就一个人想做废物式的自己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肖骁在某一场并比赛中声称要“爱自己”,而“爱自己”的方式居然是:若智能机器显示自己爱自己的分值不够,就大吃一顿或刷爆信用卡…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一:什么是真正哲学

哲学这个词汇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是与生活完全无关的词汇,在普罗大众感觉中也是最无用的东西。但哪怕是哲学专业的人,仿佛也越来越说不清什么是哲学,所以,我们有必要沿着人类的文明史包括哲学史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最早古希腊“哲学”这个词叫“Philosophy”,前半部“Philo”是爱、喜欢的意思,“Soppy”是智慧的意思…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四十:浅谈《物演通论》对自身二律背反的消解

康德在对理性的探究中意识到把理性用到极致会出现二律背反,因为理性有先验的逻辑规定或者说先天缺陷,《物演通论》更是通过“广义逻辑自洽”或“广义逻辑融洽”(概念见《物演通论》附录,附于文章末尾)的逻辑发生学基础说明了这个先验的逻辑规定仅仅是理性载体为达成自身有效求存必须简约化处理信息(亦即武断处理或抽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