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虚存压倒实存乃是自然实体自身趋于倾圮的产物。 也就是说,虚存的扩展式显现表达着实存的虚弱性或弱化度,它还直接体现着某种趋向于“伪在”和“危在”的自然动势──因此它就是那个倾圮之势本身。 所谓“伪在”并不是“非真实的存在”之意…
《物演通论》第二十六章
层次性存在度在其递失进程上逐步达成反比例对应的高度发达的属性代偿,以至于它的实体存在呈现出某种渐次受制于其虚体存在的别致状态,亦即非实体性代偿层位消逸在“虚无”或哲学上所谓的“虚存”状态之中,是为生物的智质存在或曰“精神存在”。【此处之“虚无”与前述之“无”的概念明显不同,其区别…
《物演通论》第二十四章
严格地讲,“灭亡”一词不如“灭归”一词用义恰当,因为通常所谓的灭亡事件无非是指某一存在物向另一低级层位上还原或回归,这个归原的幅度未必一定要回落到所有存在层次最原始的基点上,它可能复归于任一中间层位,然后从那里重新“生长”。 从表面上看,“灭归”无疑是“演化”的逆动过程,然而它毕竟不是演化的另一指向…
《物演通论》第二十二章
这种层层要求代偿的驱动力就此延展为层层转化的演变过程和向上配位的自发倾向。 值得特别予以注意的是,所谓“进化”或“发展”,在其修辞学后面的自然意蕴中实际上深藏着一个逐层递弱的内在趋势,这与“进化论”的固有概念大相径庭。 【一言以蔽之,物态或物种演变自始至终都是朝着存在力度愈来愈弱化的方向递进…
《物演通论》第十三章
上述物存形态之转化和跳跃的直观序列提示,从物理存在到化学存在,再到生物存在乃至“人物”存在,宇宙存续的演化进程的确表达着物态存在效价的某种弱化规律,或者说,自然存在度在世界流变体系中必然呈现为逐层递弱的分布趋势。其基本态势可概括为: a.相对量度递减。即处于演动或跃迁格局中的物态存在,其进位层次的提…
《物演通论》第十二章
依据现代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从博物学的总体角度审视,宇宙之演化呈现出如下一系列物态递变的梯度: ——137亿年以前宇宙尚未爆发的那个“奇点”存在,其稳定在奇点形态上的时空维度暂不可考,它的潜在质量和/或能量是现有一切自然存在物的总和。根据哈勃望远镜观察,宇宙膨胀的加速度状态与其质能分布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