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代偿规定

至此,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佯谬上,即代偿既是无效的又是有效的。(1) 代偿的无效性使之表达为这样一种糟糕的矢量相关关系:要么进化而呈递弱趋势,要么灭归而告失存之局;前向是一个减量,后向是一种取消。倘若一定要给它界定一个可以定量的“代偿效价”的话,那么,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似乎都是负数,或者说,似乎都只…

第四十章   透视存在三视角

可见,无论对于抽象的存在势态抑或具体的存在事物而言都有三个不同的视角需要剖析,否则,囫囵的存在概念不免照旧是一团迷惘: a.基于存在阈(Ts)的合成状态,可以明察代偿的十足效价,即对于一切自身存在度必失的存在者来说,非代偿则无以存续,而且代偿的幅度反比于存在度的失量而递增,代偿的形迹从此可以测度,…

第三十九章 存在度是存在性的核心

于是,从存在度偏位线以及存在阈等位线的同步演动态势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代偿的矢量,仿佛存在度的流失终将获得完满的补偿,仿佛自然界永远守恒着同一个最低也是最高的存在阈而存在。(1) 之所以将这个守恒存在阈视为最低存在阈,乃由于它是现实存在中存在效价最大的那个宇宙本原都坚守不住、因而才需要借助于“补…

第三十八章 从存在阈的角度理解存在

“存在阈”也就是“阈存在”,即“存在”在“存在阈”的规定中存在,这一点容易理解;再者,“阈下存在”导致“灭归”,“阈外存在”导致“非存在”,因而现实的存在还是皈依于仅仅变换了存在度和代偿度之内涵的同一存在阈而存在,这一点也容易理解;一般的谬误大多发生在“阈上存在”的假相里,故此有必要专门予以澄清。(1) 存在阈作…

第三十七章 由存在度理解存在与代偿

同样,有了表达下倾动势的偏位线,存在效价就成为可以测量的变项参数,即从存在度下倾线上取任意一点向下做垂直于坐标横轴的线段,其反映在坐标纵轴上的高度,就是处于该存在度位点上的存在物所具有的存在效价或存在度的测定值。(1) 从上述测量关系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存在与代偿的真切含义: a.所谓“有功代偿”或…

第三十六章 由代偿度理解失存与代偿

有了存在阈这个恒定的基准,代偿效价就成为可以测量的函项参数,即从存在度下倾线上取任意一点向上做垂直于存在阈平行线的线段,其反映在坐标纵轴上的长度,就是处于该存在度位点上的存在物所具有的代偿效价或代偿度的测定值。(1) 从上述测量关系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失存与代偿的真切含义: a.针对具有具体存在效…

第三十五章 解读物演坐标示意图

上述坐标示意图中的所谓“奇点”在哲学上可以表述为:当“存在”尚处于存在度趋近于1的存在状态之际,由于代偿性分化几近阙如,存在本身近乎没有任何属性发生,亦即近乎没有“可认识性”或“可现象性”,因而乃是处于没有任何形容词或摹状词可予修饰或阐发的那样一种存在状态之中,是谓“奇点”。【注:“奇点”是移借于现代物理学的…

第三十四章 物演坐标示意图

存在阈是一个同时涵盖存在度和代偿度于一体的度量概念。如果存在度的递减可以根据自然衍存物的稳定性递失现象获得确证,如果代偿度的递增可以根据自然衍存物的结构递繁和属性递丰等对应现象获得确证,则有关存在阈守恒的理论根据自动成立:(参阅十六、十九章) 前者以潜隐的“内性”或“本性”规定了存在的基准; 后者…

第三十三章 代偿的原理

分析存在性须从代偿谈起。因为存在度是深在而隐蔽的自失性基础,而存在阈又是一个对其所失给予自补之后的上层建构,于是“代偿”就成为联系二者的中间环节和机制载体。(1) 从表面上看,所谓“代偿”似乎与既往哲学上惯用的“转化”一词颇为雷同,然而,“转化”的词义仅仅涵容着“演变存续”的意味,既不足以揭示宇宙物质在其…

第三十二章 解析存在性的构成

诚然,作为“一”的存在是无所谓强弱的,但作为“一”的存在于是也就无所谓“存在”,因为我们所说的“存在”必是分化开来的存在,再透彻一步讲,即必是能够代偿分化出使其属性复杂到令被感知者足以被感知以及令感知者足以感知的那样一系列存在,存在才有了“存在”可“言”。【可见“感知”与“被感知”都是在感知属性尚未发生以前就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