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之乐》第二十八篇:恋爱的小花招与大背景

聪明的女人是这样一种女性,和她在一起时,你想要多蠢就可以多蠢。—瓦莱里 我不是男人,我是穿裤子的云。—马雅可夫斯基 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 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弗兰西斯·培根 天堂中有什么我们不知道,没有什么我们却很清楚——恰恰没有婚姻。—斯威夫特 我的一…

《知鱼之乐》第二十七篇:缘的解说,偶然与选择

无论如何,我们把自己托付给自己。自己的运气要靠自己创造或发现。—哥尔德斯密斯 若想让儿子得好运,就把他扔进大海里。—西班牙谚语 我们必须怜悯那些不知道苦难的人,假如真有那种可怜虫的话。—罗曼·罗兰 每种畜生都是被鞭子赶到牧场上去的。—赫拉克利特 中国人比较爱讲“缘分”,这大概与天命观念和佛教文化…

《知鱼之乐》第二十六篇:社会标本,膜翅目王国的故事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老子 一个人的社交性格一与他的理智才能几乎成反比。—叔本华 国家的目标就在于制造出一个傻瓜的伊甸园,它与生命的真实目标处于直接的冲突之中。—叔本华 无论对你发生了什么事,那都是终古就为你准备好了的,其中的因果蕴涵关系终古都在织就着你的生命之线。—马尔库斯…

《知鱼之乐》第二十五篇:普罗米修斯的天谴词

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耶稣 宙斯阿,引导我; 命运啊,请你引导我前进……我毫无畏惧地追随你,哪怕猜疑使我落后或不情愿,我也一定永远追随你。—克雷安德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 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

《知鱼之乐》第二十四篇:天演的自由之路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而不在加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卢梭 人民呵,醒来,挣脱自己的加锁,自由在向你们呼唤!—伏尔泰 唉,一切自由思想家,都没有提防这样的魔术家!他们的自由逃跑了,你指导他们而且诱惑他们回到牢狱里。—尼采 贤…

《知鱼之乐》第二十三篇:猴子与人,分歧源头上的疑点

他永远被一幻觉所困扰:从远处看去怎么一个猴子竟像一个人!—叔本华 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惟有神知道。—苏格拉底 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卢梭 初生的婴儿总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因为革新正是时间所孕育的婴儿。—弗兰西斯·培根 猴子是否想变成人? 这似乎是…

《物演通论》第一百一十九章

有关“精神哲学”的探讨至此似乎可以宣告完成了,因为精神无非是“感”与“应”之物性的张扬,亦即无非是“逻辑序列”与“意志序列”之代偿的总和。 然而,这只是就“纯粹精神”的范畴而言。问题在于,精神存在原本不过是其载体衍存的代偿质态或属性虚存,也就是说,它不可能以“纯粹精神”的样态存在。 再者,精神的分化和结构化…

《物演通论》第一百一十八章

综上所述,可见精神全体必将从原始浑沌态逐步进入分化结构态,这个结构态特别突出地体现在“志向”与“理性”的等位关系中。即,分化进程固然造成了“感”(如“理性”)与“应”(如“志向”)的分离,但这分离恰恰是达成更高量级(或更高代偿效价)的整合步骤之必须,而且只有通过这种进行性分化和对应性构合的方式,代偿进程才能实…

《知鱼之乐》第二十二篇:逻辑比事实更真实

人不会为事物所左右,但会被他们对于事物的思想所左右。—爱比克泰德 我听过许多人谈话,在这些人中间没有一个人认识到,所有的人都离智慧很远。—赫拉克利特 能够被思维的事物与思想存在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决不能发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要表达的存在物的。—巴门尼德 一瞧这个标题,你也许会觉得它多少有点儿…

《物演通论》第一百一十七章

所谓“意志”,其基本概念系指“物的定向依存性”或“限定性依存属性”。这个定义应当也是物理学上有关“感应”一词的定义,尤其是该词中的“应”字的定义。【“应”字的定义之所以与原始“感应”一词的定义完全相同,乃是由于原始阶段的感应一体质态使“感”和“应”无论在实体上还是在概念中都无法区分的缘故。随着感应属性本身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