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三十五章

上述坐标示意图中的所谓“奇点”在哲学上可以表述为:当“存在”尚处于存在度趋近于1的存在状态之际,由于代偿性分化几近阙如,存在本身近乎没有任何属性发生,亦即近乎没有“可认识性”或“可现象性”,因而乃是处于没有任何形容词或摹状词可予修饰或阐发的那样一种存在状态之中,是谓“奇点”。【注:“奇点”是移借于现代物理学的…

《物演通论》第三十三章

分析存在性须从代偿谈起。因为存在度是深在而隐蔽的自失性基础,而存在阈又是一个对其所失给予自补之后的上层建构,于是“代偿”就成为联系二者的中间环节和机制载体。 从表面上看,所谓“代偿”似乎与既往哲学上惯用的“转化”一词颇为雷同,然而,“转化”的词义仅仅涵容着“演变存续”的意味,既不足以揭示宇宙物质在其有序发…

《物演通论》第三十二章

诚然,作为“一”的存在是无所谓强弱的,但作为“一”的存在于是也就无所谓“存在”,因为我们所说的“存在”必是分化开来的存在,再透彻一步讲,即必是能够代偿分化出使其属性复杂到令被感知者足以被感知以及令感知者足以感知的那样一系列存在,存在才有了“存在”可“言”。【可见“感知”与“被感知”都是在感知属性尚未发生以前就已被…

《物演通论》第三十一章

因此,“存在是一”(巴门尼德语)。这“一”既是天衣无缝的一体存在,更是连续无间的一统存在。【在巴门尼德那里,这还只是一句囫囵未展的隐喻之谈,就像一粒自闭的种子,一旦发芽生长才显出歧枝蔓延的另一番景象,即便是巴门尼德本人,只要他的思绪稍有萌动,立刻就呈现为初叶分蘖的异端(参阅本书卷二第六十三章)。自此以…

《物演通论》第三十章

简单而偏于完善的本原因此同时是某种自性不足而又不甘于不足的原存之性质,也就是说,重要之处不在于那个作为“原存”的始基质料是什么,而在于导致原存不能保持为原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这个导致原存不成其为原存的存在性质就是所谓的“存在”(即可以被感知或可以被容纳于观念中的多属性衍存物)之元因,也就是哲学史上久觅…

《物演通论》第二十九章

基于上述,追本溯源的话,则这个世界在本原上一定是极简单的,而且偏于完善一些。 所以,(果如莱布尼茨之预料,)爱因斯坦认为整个宇宙的物理存在可以简约为一个方程或一种作用力。 也所以,举凡在“始基存在”上做文章的思者,终于都会无话可说或无话乱说,因为理论上它可能简单(也就是“完满”)到几乎没有任何属性…

《物演通论》第二十五章

       综上所述,一统的、简单的、坚实的本原存在或始基存在随着自身存在效价的分度递减而流逝,随着代偿效价的分度递增而变态。自始至终,存在是同一的存在,是前存的包容,由此达成所谓“单子的原存”及其“预定和谐系统”(莱布尼茨语),亦即由存在的同一性达成衍存的统一性,尽管处于不同分度上的…

《知鱼之乐》第十九篇: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圈套

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赫拉克利特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赫拉克利特 “真理是弯曲的,一切直者皆虚伪,时间之自身便是一个环。”侏儒鄙视地咕侬着。—尼采 大成若缺,其川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老子 一种思路,如果老是从原点出发,兜一个大圈子…

《知鱼之乐》第十八篇:自然界里没有飞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没有一件人间俗事值得我们为它牵肠挂肚。—柏拉图 啊!宇宙,凡是与你相和谐的万物也就都与我和谐。凡是对你适合时宜的,对我也就都不迟不早。—马尔库斯·奥勒留 一个人的步履说明了他是否走在自己的路上。看着我如何走路!—尼采 拿一块石头,譬如碳酸钙,去和一条章鱼作比较…

《物演通论》第二十三章

由于各个层次的物态存在实际上是一个因弱化而代偿,又因代偿而弱化的衍运过程,甚至可以将某一层位存在之内的点滴变化,都视为无数代偿的“量变”积累,或不同分层方式的“质变”跃迁,因此在任何孤立系统内,代偿过程的逐步贯彻就呈现为递进不止的“过度代偿”或“失代偿”。  换言之,每一步代偿其实都是对原有存在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