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 ——哲学只是古希腊那群“大号儿童”所独自玩弄的一种逻辑游戏罢了。可你如果没玩过它,你将不免思绪沉闷,头脑昏昏。—某哲人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异乡人,身体就是灵魂的坟墓。—伯奈特 要爱人类,要追随着神。……只要记得法则在统治着一切就够了。—马尔库斯·奥勒留 惠施是庄子的朋友,比较热衷于从政当官,…
《知鱼之乐》第十六篇:“美”是不美好的尺度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苏东坡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弗兰西斯·培根 你远离我时我爱你,你接近我时我怕你; 你的逃跑诱惑了我; 你的寻觅寻到了我! ——我受苦,但我怎不愿为你受苦呢?—尼采 画家齐白石曾说,“美”的意境全在似与不似之间。“似”则流于媚俗,“不似”又…
《知鱼之乐》第十五篇:“善”的缺憾与辉煌
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 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圣经》 善与恶是同一回事。—赫拉克利特 向善的倾向可以说是人性所固有的。—弗兰西斯·培根 善,为了能够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须是永恒的吗? 或者说,哪怕宇宙是坚定不移地趋向于死亡,它也还是值得加以追求的吗?—罗素 如果我说,“善”是一个古今中外无人能解…
《知鱼之乐》第十四篇:“真”作假时假亦真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西方谚语 似是而非的谬误有时令人愉快。—弗兰西斯·培根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 需要证明的真理只是半个真理。—纪伯伦 据鲁迅说,人通常缺什么才喊什么,他依此考证,认为孔老夫子很可能患有胃下垂引起的消化不良: 因为,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孔子,动辄陷于“饿困陈蔡”的地步…
《物演通论》第二十一章
另一方面,上位层次自身更为彰显的失圆满性亦须要求其他形式的代偿,否则即活跃异常,动荡不安,是为本层存在的属性规定和现象形态。 可见,“活跃”一词所形容的状态,原本是指失稳的状态,或强烈期待代偿的状态。活跃程度愈高,表明存在态势愈弱,亦即活跃程度是存在程度的反向指标。 同样,“动荡”一词所形容…
《物演通论》第二十章
代偿过程虽然无效于追补必趋流失的存在效价,却表达着下位层次对上位层次的派生关系,即是说,下位层次代偿要求的内涵就构成它对上位层次的基本规定。 所谓“代偿要求的内涵”,在物体的残态上呈现为有待补合的结构位点,在物体的弱质上呈现为有待伸展的功能配置。 愈残者,结构整合的要求愈高,亦即结构愈为复…
《知鱼之乐》第十三篇: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蠢呢?—罗素 18世纪初叶,爱尔兰籍的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在牛顿光学研究和洛克感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怪诞的“非物质假设”,可以用后来变得十分有名的三句话来加…
《知鱼之乐》第十二篇:庄周梦蝶与笛卡尔的疑虑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 我的第一宗人间的智慧是:让我自己被欺骗,而不使我自己防卫着欺骗者。—尼采 人生必定是某种错误。—叔本华 如果要问,人最信任什么? 你可能听到完全不同…
《知鱼之乐》第十一篇:听蚊子,说智者多忧
能者劳而智者忧。—庄子 你应当明白——智者固然不愿与傻瓜为伍,而蠢货更是一百倍地厌恶与聪明人交往。—萨迪 塞涅卡说:“愚蠢自身即是负担。”这话听起来不太对头,通常,愚蠢吏像是一种解脱,反倒是“聪明自身才是负担。”—子非鱼 我曾居于南山脚下,那里山环水复,风光秀丽。夏季,每至傍晚,清风顺山涧习习而来,凉爽宜…
《知鱼之乐》第十篇:哥白尼与内耳前庭
一个人若要运用他的理性,其目的惟在成为一个比野兽更具兽性的人。—歌德 他们即便听到了它,也不了解它,就像聋子一样。—赫拉克利特 巴门尼德说,是的,苏格拉底;那是因为你还年青。如果我不错的话,那么总有一天哲学会更牢固地把握住你的,那时候你就不会蔑视哪怕是最卑微的事物了。—柏拉图 人是一架极端精密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