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追本溯源的话,则这个世界在本原上一定是极简单的,而且偏于完善一些。 所以,(果如莱布尼茨之预料,)爱因斯坦认为整个宇宙的物理存在可以简约为一个方程或一种作用力。 也所以,举凡在“始基存在”上做文章的思者,终于都会无话可说或无话乱说,因为理论上它可能简单(也就是“完满”)到几乎没有任何属性…
《物演通论》第二十五章
综上所述,一统的、简单的、坚实的本原存在或始基存在随着自身存在效价的分度递减而流逝,随着代偿效价的分度递增而变态。自始至终,存在是同一的存在,是前存的包容,由此达成所谓“单子的原存”及其“预定和谐系统”(莱布尼茨语),亦即由存在的同一性达成衍存的统一性,尽管处于不同分度上的…
《知鱼之乐》第十九篇: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圈套
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赫拉克利特 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赫拉克利特 “真理是弯曲的,一切直者皆虚伪,时间之自身便是一个环。”侏儒鄙视地咕侬着。—尼采 大成若缺,其川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老子 一种思路,如果老是从原点出发,兜一个大圈子…
《知鱼之乐》第十八篇:自然界里没有飞跃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没有一件人间俗事值得我们为它牵肠挂肚。—柏拉图 啊!宇宙,凡是与你相和谐的万物也就都与我和谐。凡是对你适合时宜的,对我也就都不迟不早。—马尔库斯·奥勒留 一个人的步履说明了他是否走在自己的路上。看着我如何走路!—尼采 拿一块石头,譬如碳酸钙,去和一条章鱼作比较…
《物演通论》第二十三章
由于各个层次的物态存在实际上是一个因弱化而代偿,又因代偿而弱化的衍运过程,甚至可以将某一层位存在之内的点滴变化,都视为无数代偿的“量变”积累,或不同分层方式的“质变”跃迁,因此在任何孤立系统内,代偿过程的逐步贯彻就呈现为递进不止的“过度代偿”或“失代偿”。 换言之,每一步代偿其实都是对原有存在度的…
《知鱼之乐》第十七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哲学是什么? ——哲学只是古希腊那群“大号儿童”所独自玩弄的一种逻辑游戏罢了。可你如果没玩过它,你将不免思绪沉闷,头脑昏昏。—某哲人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异乡人,身体就是灵魂的坟墓。—伯奈特 要爱人类,要追随着神。……只要记得法则在统治着一切就够了。—马尔库斯·奥勒留 惠施是庄子的朋友,比较热衷于从政当官,…
《知鱼之乐》第十六篇:“美”是不美好的尺度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苏东坡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弗兰西斯·培根 你远离我时我爱你,你接近我时我怕你; 你的逃跑诱惑了我; 你的寻觅寻到了我! ——我受苦,但我怎不愿为你受苦呢?—尼采 画家齐白石曾说,“美”的意境全在似与不似之间。“似”则流于媚俗,“不似”又…
《知鱼之乐》第十五篇:“善”的缺憾与辉煌
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照坏人; 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圣经》 善与恶是同一回事。—赫拉克利特 向善的倾向可以说是人性所固有的。—弗兰西斯·培根 善,为了能够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须是永恒的吗? 或者说,哪怕宇宙是坚定不移地趋向于死亡,它也还是值得加以追求的吗?—罗素 如果我说,“善”是一个古今中外无人能解…
《知鱼之乐》第十四篇:“真”作假时假亦真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西方谚语 似是而非的谬误有时令人愉快。—弗兰西斯·培根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 需要证明的真理只是半个真理。—纪伯伦 据鲁迅说,人通常缺什么才喊什么,他依此考证,认为孔老夫子很可能患有胃下垂引起的消化不良: 因为,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孔子,动辄陷于“饿困陈蔡”的地步…
《物演通论》第二十一章
另一方面,上位层次自身更为彰显的失圆满性亦须要求其他形式的代偿,否则即活跃异常,动荡不安,是为本层存在的属性规定和现象形态。 可见,“活跃”一词所形容的状态,原本是指失稳的状态,或强烈期待代偿的状态。活跃程度愈高,表明存在态势愈弱,亦即活跃程度是存在程度的反向指标。 同样,“动荡”一词所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