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一百二十八章

在此,我们不妨顺便给“代偿的双重效价”(参阅卷一第十八章、第十九章和第三十三章)做一番直观的实证。 为了审慎起见,有必要追溯到生命发生的某一原始阶段,譬如说,从单细胞生物初始发生的起点着眼,因为只有在这个阶段,生物的增殖行为才表现得比较单纯。在这里,既没有两性生殖及其基因重组对繁殖后果产生的“偏差”…

《物演通论》第一百二十七章

生命的高层位性残弱质态,使其存在本身成为问题。因此,它刚一诞生,死亡的结局就接踵而至。无论如何,它只能以短暂的生存来解决问题,或者说,使生存的问题不成其为问题,然则它必须借助于某种类似接力传递那样的方式,使得短暂也能够永恒。这就是生物遗传增殖机能的初始意义。 显然,遗传和增殖是生物对其残弱本性的…

《物演通论》第一百二十六章

于是,正“社会”之本,就必须从清“生命”之源入手──即必须从探讨生命存在究竟是怎样一种物相(或处于怎样一种存在位相)入手。 依据递弱代偿衍存之法则,生命物质不外乎是业已处在自然分化中途──亦即是业已处在自然残化中途或自然弱化中途──的分子物质进一步分化构合或曰演运编码的产物。分子是原子的结构化代偿存态,生…

《物演通论》第一百二十五章

对于“社会”这个概念,如果剥去它的“质料”内涵,则它无非是指某一物类或物相的“堆”或“群”。 如卷一所述,物的“质料”差异──亦即一般认为是造成“物类”差异或“物相”区分的内在质地──其实仅仅是物的存在性差异的表观形态,或者说,是同一本原物质在其存在度递减的趋势下达成继续衍存的代偿方式。既然如此,含有任一物演“质…

《物演通论》第一百二十二章

上述问题在未答之前业已提示: A.社会系统在人类尚未问世以前就已经客观地存在着,且必以某种演化发展的方式存在着; B.非但不是人类缔造了社会存在,反倒是人类以先的生物社会或社会生物缔造了人类及其社会基础。 总之,既往那些以人的行为──无论是文化行为抑或是经济行为──为前提的社会哲理其实都不过是某种…

《物演通论》第一百二十一章

哲学必须落实到人的存在上来才成其为哲学。 【一般认为,人的存在是一切人文社会学课题得以讨论的起始点,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人的存在”本身还牵涉到保罗·高更在他的一幅名作画题里所发出的如下疑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也就是说,如果人的存在本身还是一个疑问,那么,人的存在状态就更…

《物演通论》第一百二十章

这个载体的分化及整合过程就是“生物社会”的演化过程。 实际上,生物的社会化过程不过是无机物质的结构化过程的继续,正如生物的精神演进过程不过是原始物质的理化感应过程的继续一样。 玄难之处在于,物质的精神嬗变过程与物质的结构嬗变过程究竟是怎样叠合交错以达成自然后衍阶段之代偿演历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

《知鱼之乐》第三十章: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这个世界多么轻易地抛弃我们,使我们无助、孤独;它总像太阳、月亮和诸神那样,继续走它的路途。—歌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你走上达到你的伟大的路,现在临于绝地便是你的最高的勇敢!—尼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 面对茫茫宇宙,…

《知鱼之乐》第二十九篇:富贵病,马尔萨斯的失误

驴子宁要草料,不要黄金。—赫拉克利特 一个人被鞭挞的时候也可以是幸福的。—伊壁鸠鲁 有多少知识便有多少不幸,创造了知识就等于创造了悲哀。—《旧约·传道书》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我曾礼赞过这句名言,但如今我得好生检讨——检讨知识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子非鱼 人类常常抱着极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做出极…

《知鱼之乐》第二十八篇:恋爱的小花招与大背景

聪明的女人是这样一种女性,和她在一起时,你想要多蠢就可以多蠢。—瓦莱里 我不是男人,我是穿裤子的云。—马雅可夫斯基 爱情的代价就是如此: 不能得到回爱,就会得到一种深藏于心的轻蔑。这是一条永真的定律。—弗兰西斯·培根 天堂中有什么我们不知道,没有什么我们却很清楚——恰恰没有婚姻。—斯威夫特 我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