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生物组织分化之后所发生的体质分化或体质性状分化,是中级社会结构得以确立的基础。【此处所说的“体质”与上文所说的“机体”同义,即均指由细胞、组织和器官系统构成的、高于单细胞生物衍存层位的生命质态。】 这就有必要首先说明造成体质性状分化的原因和特点。所谓“体质性状分化”,盖源于细胞组织化必然造成的三重生…
《物演通论》第一百三十八章
起初,单细胞的时聚时散仿佛只是一种试探,不聚不足以维持存续,聚之又令其大不舒畅,因为组织化的格局毕竟会带来某种束缚,甚至会由于势不可免的“分工”而带来某种“不公”,于是,在单细胞尚未完全丧失独立生存的潜能之前,它们尽可以作鸟兽散,尔后重新组合,以求改良。不过,如此反复“革命”,虽历久不懈却无以弥新,而其…
《物演通论》第一百三十七章
上述情形表明,生物的变异演化进程就是自然的弱化衍存进程之落实。 实际上,生物的社会化过程起初与生物的机体化过程没有多少分别,因为,说到底,它们都不过是在变态地──或者说是在不同位相上“变位地”──执行着自然结构代偿机制的同一规定罢了。 说得更具体一些,即在发生多细胞融合的生命有机体之前,先曾有过一场…
王东岳:信息过载时代如何获得幸福?
什么叫幸福?幸福绝不是一个客观指标,幸福纯粹是一个主观心理指标。我们看人类历史上,文学作品中,反复都在反应,包括红楼梦,他在讲什么?讲最大的贵族,生活何其痛苦,他就在讲这些东西,可见,一个人的幸福,跟你的客观条件,社会地位高低,其金钱有多少?没有多少关系,幸福是一个纯粹的心理体验,一个人怎么才能获…
《物演通论》第一百三十六章
然而,为社会实体或社会存在解疑,不在于说明社会实体即是生物聚体,而在于说明生物存在何以必须聚化为社会存在以及生物聚合如何得以分化为社会结构。(1) 我们已知,原核单细胞生物的遗传属性代偿只是开创了一个无结构的生物群量或曰“亚结构的初级社会”,而遗传属性本身又不能保持生物原始性状或曰“生物原初质态”守…
《物演通论》第一百三十五章
如第一百二十八章之所示,原始单细胞生物的遗传属性是一条守不住的代偿防线。 守不住则须另谋出路,因为事关生存,义无返顾。 这出路就是生命的第二大属性范畴──变异。不过,“变异”实在算不得什么新鲜东西,须知宇宙物质一直在“变异”着,若非如此,何来生物?【自达尔文以降,“变异”一词历来被视为生物学科的专业术…
《物演通论》第一百三十四章
本章拟就原始生物与初级社会之间的自然关系予以概略的总结── Ⅰ. 原始生物的生存效价与初级社会的衍存效价之对位律:作为原始生物的代偿性上位存在,初级社会自与原始生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是对位而不等位的。所谓“对位”,是指二者如影随形般的单向派生关系,犹如社会等级之座号…
《物演通论》第一百三十三章
值生物尚且“自强”暨“自圆”之际,以生物为其基质或基础的社会代偿──即社会存在──自然无可显形。这个将自身潜隐在原始生物之原始属性中的社会就是初级社会。 换言之,初级社会的隐性质态反映并体现着原始生物相对偏高的存在效价及其相应偏低的代偿要求。 原始单细胞生物的“自存强势”,突出地表现在生物学所谓的“原初…
《物演通论》第一百三十二章
单细胞生物的高生存度与其低残化度(即低分化度)原属同一回事。 【从生物发生史上看,分化程度最低的物种无疑是蓝绿藻之类的原核单细胞生物。所谓“原核细胞”,是指在细胞形态上尚未发生细胞核及细胞器等结构分化的原始细胞,胞内浑然一体,各类活性物质以“原生质”的泛化方式进行增殖和代谢活动。这类生命颇似庄子在其…
《物演通论》第一百三十一章
单细胞生物的原始高生存度仅仅相对于其他后衍物种而言才是有效的。因为,从非生命物质的“存在”到生命物质的“生存”,这一概念内涵的转化所能引出的唯一区别,就在于由“存在效价”到“生存效价”之间的“度”的跌落。【以及,由此引发的代偿效价的相应上扬,或代偿招数的花样翻新。通常人们只被这代偿的花样所迷惑,殊不知一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