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偿过程虽然无效于追补必趋流失的存在效价,却表达着下位层次对上位层次的派生关系,即是说,下位层次代偿要求的内涵就构成它对上位层次的基本规定。 所谓“代偿要求的内涵”,在物体的残态上呈现为有待补合的结构位点,在物体的弱质上呈现为有待伸展的功能配置。 愈残者,结构整合的要求愈高,亦即结构愈为复…
《知鱼之乐》第十三篇: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 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蠢呢?—罗素 18世纪初叶,爱尔兰籍的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在牛顿光学研究和洛克感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怪诞的“非物质假设”,可以用后来变得十分有名的三句话来加…
《知鱼之乐》第十二篇:庄周梦蝶与笛卡尔的疑虑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 我的第一宗人间的智慧是:让我自己被欺骗,而不使我自己防卫着欺骗者。—尼采 人生必定是某种错误。—叔本华 如果要问,人最信任什么? 你可能听到完全不同…
《知鱼之乐》第十一篇:听蚊子,说智者多忧
能者劳而智者忧。—庄子 你应当明白——智者固然不愿与傻瓜为伍,而蠢货更是一百倍地厌恶与聪明人交往。—萨迪 塞涅卡说:“愚蠢自身即是负担。”这话听起来不太对头,通常,愚蠢吏像是一种解脱,反倒是“聪明自身才是负担。”—子非鱼 我曾居于南山脚下,那里山环水复,风光秀丽。夏季,每至傍晚,清风顺山涧习习而来,凉爽宜…
《知鱼之乐》第十篇:哥白尼与内耳前庭
一个人若要运用他的理性,其目的惟在成为一个比野兽更具兽性的人。—歌德 他们即便听到了它,也不了解它,就像聋子一样。—赫拉克利特 巴门尼德说,是的,苏格拉底;那是因为你还年青。如果我不错的话,那么总有一天哲学会更牢固地把握住你的,那时候你就不会蔑视哪怕是最卑微的事物了。—柏拉图 人是一架极端精密的机器…
《知鱼之乐》第八篇:另论“可怜天下父母心”
你们中的少年可以想象神,而你们中的老人则只能梦见神。—《圣经》 拿宇宙的总体时间尺度来测算,子裔的代代相传正计量着地老天荒的进程,所以儿孙一定要比长辈更趋近于苍老的极限,不是吗?—子非鱼 父母的欢欣是秘而不宣的,他们的忧愁与畏惧亦是如此。他们的欢欣他们不能说,他们的忧惧他们也不肯说。—弗兰西斯·培根 …
《知鱼之乐》第七篇:惟求存在与通权达变
存在之为存在,这个永远令人迷惑的问题,自古被追问,今日仍在追问,将来还会永远追问下去。——亚里士多德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老子 难道人,难道诸多民族只是胡乱跌进这大千世界而到头来又将被甩出去?抑或并非如此,我们非得问个清楚不可。——海德格尔 宇宙有没有任何统一性或目的呢?它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
《物演通论》第十九章
然而,弱化了的存在是不能存在的,因为最强大的那个本原存在尚且难以永存,故而才有了代偿衍运的必要和现实。所以,如前所述,本原性的强存者其实已经规定了一切后衍性弱存者的基本存在阈限或存在阈。 因此,上章所谓的“无效代偿”又必须是有效的,否则一切代偿均不能成立。 有鉴于此,我们非得引出一个“代偿…
《物演通论》第十八章
这种补偿终于落为无效,因为处于更新层位的那个变态了的自身势必要将存在宿性中的缺陷以某种转化形式重复表达出来,甚至使之获得更趋昭彰和放大的效果,从而导致愈益迫切的下一轮补偿要求随之发生。 即是说,补偿所造就的物态跃迁或变质仅仅是物态上的,而物自性——指物的不可克服的自失或自缺的“自发衰变”及“自我摧残”…
《物演通论》第十七章
这一补偿的实现本身同时就是一次幅度不等的层位跃迁,亦即将自身的存在更替为一个新的转化形态,或者说寄托在一个新的存在方式之中。 然而,如果补偿是某种外来的追加,则被补偿者就一定不是那个原始的、同质的、单纯的“太一”或本原,因为在它之外全无其他存在。所以,从根本上讲,所谓“补偿”反而只能呈现为分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