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所谓的“盲存”,系指物的存在性决定着物的感应性,而不是物的感应性指导着物的存在性。从表面上看,“知”是“行”的前提,“感”是“应”的向导,然而,知与行、感与应其实是同一层面上的浅部运作,本质上谁也不主宰谁…
2 月
上述所谓的“盲存”,系指物的存在性决定着物的感应性,而不是物的感应性指导着物的存在性。从表面上看,“知”是“行”的前提,“感”是“应”的向导,然而,知与行、感与应其实是同一层面上的浅部运作,本质上谁也不主宰谁…
显而易见,全部的问题在于,被“假定化”了的感应过程或认知结局究竟要达成一个什么效果?(1) 这就牵涉到“失位性存在”的窘迫形势。正如在卷一中所谈的那样,凡一切属性载体(此处特指“感应者”)无非是自身存在…
人性的善与恶 ——《金钱世界》中的物演观 持这一物演的基本观念探讨《金钱世界》中的人性,略有一番值得玩味的地方。趁着还有码文字的冲动,连夜匆忙的写了下面的文字。 在正式切入电影之前,我想简略的探讨…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翻译: 天地能长长久久的一直存在。天地长存的原因是天地没有基于自我的…
我们居住在同样的星球上,面对着同样的宇宙,常常怀着同样的好奇,有着相同的疑问。无论是当下芸芸众生中的好奇者,还是千万年来的哲人,常常都在追问着同样的问题。所以,当我常常看到一些人在网上发表一些文章讨…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译: 天地无所谓仁…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一) 本章试图用语言去表述一种本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存在本原:道虚空而孕…
首先,我们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感应属性(及其演化产物感知属性)为什么不能对客体的全部属性发生可感效应?再则,感应主体(及其演化产物感知主体)为什么必须将对象的可感属性予以变态感化?【往深里说,哲学上…
以上讨论是借助于“形而下学”(即科学的)的逻辑方法来求证“形而上学”(即哲学的)的发生学根源,以便揭示“精神存在”──也就是“形而上的虚体存在”的本质。概括地说,精神存在——就其作为感应属性的演化系统而言——不是…
综合a、b两项,可见任何感应者都具有“唯物”与“唯心”的复合性质,而且其唯心的性质恰恰要建立在其唯物性质的基础之上:一方面,作为感应者的自存以及作为感应对象的他存都是“唯物”的自然存在者,甚至感应者的感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