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逻辑之向度──上述之逻辑可塑性非但不能使理想思维摆脱非逻辑的自然规定,反而是可塑性的质态本身正贯彻和表达着宇宙存在性的总体制约。因为logic(逻辑)的向量与logos (逻各斯)的向量是一个反比共和常数,亦即“精神代偿”与“载体递弱”之间的关系正是自然物演矢量的具体体现。如前所述,这“向量”中的“向”度是不…
第一百章 理想逻辑之质态
理想逻辑之质态──“感”是存在物之间依存属性(或可感属性)的耦合;“知”是不可换位的依存主体对感应属性(或直观表象)的定位整合;然则“理”就是至弱存在者对泛化感应属性(或非直观表象)的失位性梳理。换句话说,所谓“理”,乃是依存者的依存度业已膨胀到“无所不依”,以至于“无所适依(从)”,因而必须将极端泛化了的感知…
第九十九章 理想逻辑之定律
理想逻辑之定律──理性思维一旦得出某种结论即成其为“知”,也交付于“知”。这意思是说,既然知性是介乎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层面,则它自然就有两个来源或双向延展性,一方面是直观的潜意识(或下意识)的知,一方面是推理的显意识(或明意识)的知,然显意识的知一经确定为“知”,即从推理中摆脱出来,或者说也随之沉淀为某种…
第九十八章 理想逻辑
理想逻辑──这里所说的“理想”姑且不与任何乌托邦式的“愿望”相干,而是指超然于感性直观和知性判断之上的一种思维方式。“理想”者,“纯粹推理之想”的称谓,即起之于“理”,又终之于“理”的纯思想的过程,是乃典型意义上的理性逻辑或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这个“纯思想的过程”,也就是黑格尔认为高于“辩证理性”或“辩证逻辑”的所谓…
第九十七章 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个不典型的“理性逻辑”。说它是理性逻辑,乃由于它确实是出于对“知性逻辑”陷入迷惘的一种整顿,并且深知自己的对象不是感性表象,而是知性本体;说它是不典型的理性逻辑,乃由于它终于未能把握住知性的本质,从而也未能把握住理性的精髓,当他将“理性实体”(其实是“精神或智质虚存”或“高度代…
第九十六章 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一个典型的“知性逻辑”(而知性逻辑是典型的脊椎动物逻辑或后脊椎动物逻辑〈参阅第八十九章〉)。它既反映了源于“触机式”原始感应性的“定知”──有同一律为证;又反映了对“系统表象”所造成的混乱必须予以不自觉或自觉的“辨析”──有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辅助律为证(可参阅第六十八章)…
九十五章 逻辑序列
逻辑序列──是一个从局限的、僵化的低级感应状态向开阔的、可塑的高级感知状态渐进的过程和结构。这个过程既与宇宙从非时空存态向时空多维化存态的演进过程相吻合,也与物质从强稳存态向失稳存态的嬗变过程相吻合,更与自然从无结构存态向结构化存态的发展过程相吻合。(1) 所谓“局限的、僵化的低级感应状态”,…
第九十四章 广义逻辑
逻辑──逻辑(Logic)一词源于希腊文Logos(逻各斯),本意有“自然尺度和规律”与“人的话语和理性”不可区分或不加区分的内涵。斯多阿派视宇宙为活的实体,认为宇宙受制于逻各斯就像人受理性的支配一样,而且人的理性就是逻各斯的延续和传承。这种看法固然深刻──深刻在无以为证的直觉根性之中──却不免失之于“笼统的猜测”,结…
第九十三章 推理与合理
推理与合理──直觉是面对一幅“系统表象”所进行的“点”式反应,这就使“应”(“应式判断”或“知性判断”的“应”)有可能呈现为“所应非所感”的碰壁效果,尤其是当那个“系统表象”分化或扩展到令感应者“应接”不暇的时候。然而,任何“应”永远都只能是“点”状的“应”,因为任何感应者相对于它所面临的“表象系统”而言都只能是一个有待反应…
第九十二章 理性与思维
理性与思维──思维以推理为其最高形式,但推理并不是思维的唯一形式,在感性和知性的演进发育阶段,思维呈现为较低级的无序暗流(即被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分别称为“潜意识”和“意识流”的那种状态),这正是知性对感性素材加以整理的潜在过程,也是理性“显意识”(或“明意识”)即推理思维的建构基础和前预备阶段。(1)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