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释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翻译: 天下至柔的生命,反而能驰骋于天下最坚硬的道路。无形的东西反而能穿越没有缝隙的存在,于是,我知道了无为的好处。以身教而非言教去施教,以无为而非刻意强求而达成目的,天下少有人能达到。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社会演动公式

Ⅰ.我们可以对无效于诠释社会整合的基因利他主义公式──即前述的汉密尔顿模式──予以内容上的抽换和形式上的保留,因为该公式中所含蓄的系数变格和对应替补关系恰恰与社会代偿演化律相吻合(请读者对照参阅第一百二十五章的坐标示意图)。其改动后的函数关系式如下: 在这里,S代表社会整合度,简称“社会度”(与“代偿…

第一百四十五章 生存性状残化耦合原理

动物有机体的内外性状分化无论何其复杂,都必然要以种种“欲求”或“意志”的方式表达为相应的外向行为或行为导向(亦即卷二中所谓的“感应属性”或“应式意志”)。因为一切生物性状之所以发生的唯一自然目的就在于取得保障自身存在的自然对接,也就是说,将自身生存的失位状态还原为在自然统一存在上的定位状态。故此动物的欲求…

第一百四十四章 社会代偿独具的自性规定

于是,我们还得回到递弱代偿的自然分化演历上来。【这个自然演历并不排斥基因对社会存在的间接作用,正如生物存在虽然受到DNA分子的直接支配,却不能说它完全不受原子物理的间接规定一样。实际上,正是这种层层递进的具体制约体现着自然弱化衍存的统一原理。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才能找到社会存在的直接规定要素,并借此理…

物演通论释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翻译: 在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下,“道”作为最早的本原之气为“一”;未分化时可视为无极,一旦分化即一分为二…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六十八: 龙年说龙

龙年说龙              ————龙的起源与早期演化 正值今年是龙年,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龙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所以,作为中国人,了解和理解龙的渊源与本质,就是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乃至自己。 表面上,人类拥有越来越多庞杂的知识,但其实…

物演通论释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翻译: 悟性好的人闻道后会努力实践;悟性一般的人闻道后…

第一百四十三章 亲缘与利他的关系

在此,有必要先行澄清某些精巧而荒谬的“科学社会学”理论。 【从“劳动创造了人”,到“剩余劳动”造成整个人类社会的异化结构,这个不真实的故事居然构成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宏伟无比的基础框架。所谓“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而且是劳动的产物”(引自《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恩格斯著),不过是在重复拉马克的…

物演通论释道德经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翻译: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是道的运行方式;天地万物层层弱化,是道的实现方式。世间万物都是有形的存在,而所有有形的存在都来源于无形的存在。                 总论 从德卷开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