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思维──思维以推理为其最高形式,但推理并不是思维的唯一形式,在感性和知性的演进发育阶段,思维呈现为较低级的无序暗流(即被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分别称为“潜意识”和“意识流”的那种状态),这正是知性对感性…
3 月
理性与思维──思维以推理为其最高形式,但推理并不是思维的唯一形式,在感性和知性的演进发育阶段,思维呈现为较低级的无序暗流(即被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分别称为“潜意识”和“意识流”的那种状态),这正是知性对感性…
知性与判断──之所以把知性与判断联系起来讨论,乃是由于知性之所“知”就是建立在对感性之所“感”的判断上,如果感性之所“感”业已直接成就了感应之所“应”,则知性全然无由发生。换言之,所谓“判断”,是指对“感”来的诸…
感性与直观──感性在最切近处接续着感应性。所不同的是,感应之“感”以“应”为其直接结局(即“感应一体”),而感性之“感”以“直观表象”为其直接结局(即“感应迟滞”)。(1) 诚然表象并不限于直观,它将在不同程度…
感知及感知结构──感知就是感应属性的层次化或结构化产物。因为感应本来是同一个动机(或曰“触机”)的两个方面,即在原始意义上,“感”的瞬间同时就是“应”的实现,“应”的实现同时就是“感”的过程。随着自然存在从“一”…
随着“内卷”与“躺平”的持续性升温,让我觉得有必把“内卷”与“躺平”的本质说清楚,因为“内卷”与“躺平”的现象后面揭示着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而《物演通论》的哲学思想就是说明这个规律的。 (…
生命之所以称其为生命,其特征就在于新陈代谢和能够繁殖。站在137亿年的宇宙演化史角度看,繁殖是存在逐层递弱至后衍生命阶段特有的维系自身的一种代偿方式。前衍的无机存在存在度(即可存在程度)高,可以安然不…
2021年2月,王晓宇老师对参与2月27日“物演通论读书会”的朋友提出了奇怪的准备工作:看一遍《跨过鸭绿江》。我看了两集以后就明白其深意了:任何事情,具备了对整体格局的理解才算有了战略的高度。战略的胜利才是真…
美国为什么衰落——兼谈大国兴衰的必然 (一)人类兴衰源于自然律的规定 培根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但实际上,如果仅仅局限于历史事件的经验性总结,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历…
(一)中国需要新音乐 中国正在崛起,而真正的大国崛起绝不仅仅靠经济体量来表达,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创新与引领。未来中国能为世界输入匹配于当今世界生存结构的新的意识形态是文化上最重要的事。事实上,王东…
王东岳老师在讲大课的时候反复强调文化先行,任何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推行,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基础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中国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就拼命的学习西方,补上了国人的科学空白,才使得中国从农业文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