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二十二: 做珍贵的自己

看电影介绍很期待《无问东西》,于是和朋友一起去看。因为期待太高反而有了些许失望,但朋友说没看懂,遂写下影评,表达一下自己的理解。 本片描述了四个不同的时代:民国、抗战、文革、当下。在叙事上略显凌乱,但其实由一个主旨一以贯之:真诚的做真实的自己! 陈楚生扮演的民国时代的吴岭澜在听了泰戈尔的演讲以…

第六十三章 佯谬与哲学两难

笛卡尔的睿智之处在于他将精神(即cogito “我思”)首先视为是一种“在”,笛卡尔的无奈之处在于他用以证明“在”的根据又只有这个“思”本身(即“在”仅指“cogito”在)。前者使精神成为纯客体,后者使精神成为纯主体,这就是令精神呈现为主客无分的佯谬存态之原因。(1) 然而,如何才能够超然于精神之外或精神之上来把…

第六十二章 精神存在的佯谬

上述问题在未答之前业已提示:  A.“指谓存在”纯属客观的产物和过程,因为指谓者或感知者正是作为追随存在的存在者才必须通过有所指谓或有所感知以实现自存; B.“指谓存在”纯属主观的产物和过程,因为指谓者或感知者正是出于自身质态的规定性才必须通过指谓性状或感知禀赋以响应他存; C.由此形成这样一…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二十一:芳归何处

看了大热的《芳华》,因为WG对我个人的经历影响不大,所以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象很肤浅。只是因为曾经在阅读中了解到大量的我喜欢的文学家在WG中自杀,于是间接感受到WG对于人性的摧残和压迫。 对比昔时、今日,才能深刻体会那个时代对人性的压抑,这是由于我们处在不同的生存结构和文化环境下。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专制制…

第六十一章 存在即精神存在

所谓“哲学”无非就是对精神存在或精神现象的总结。 【一般认为,哲学作为“宇宙观”或“世界观”一定是包罗万象的,这实在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从根源上讲,哲学正是要将一切知识所“包罗”的“万象”还原为精神之“单相”或“单元”,甚至不无理由地被许多最富头脑的哲学家认为是唯一可以言说的存在单元。也就是说,哲学首先遭遇到…

第六十章 存在性统一自然存在、精神存在、社会存在

综上所述,已知自然存在或一切存在者一概统一于存在性的演化,正是这同一存在性的演运才造成了“质料”或“质态”的分化,才造成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之落实,也才造成了“存在之所以存在”或“从存在到存在的对象”之实现。(1) 而且,基于对此项存在性的系统证明,“存在”无论以何种质态存在,即无论以此岸之“对象”(即巴…

第五十九章 “我思他在”的逻辑新起点

因此,作为设问者的物(即作为“人”的物)就是不问即无可自存的物(仍是自然之物),所问者,无非是要追寻业已从自身中遗失而又不可任其遗失的东西,故呈“追问”之势。(1) 若无“追问”的内在要求,则断不会为不相干的事而生出无缘无故的“惊异”,也断不会有可以“设问”的自身素质。“惊异”是从特定素质的自身出发观望于异…

第五十八章 人类的追问源于代偿需要

存在自失于观念中的“存在”,使存在本身在另一个层位上变态重演着它的丰化过程,就像存在曾经自失于非观念的各个层位上变态重演着它的丰化过程一样。【所谓“重演”,乃是同一机制的连续贯彻,故在非历史的、不可变易的内性范畴中完全成立,而在历史的、流变失存的外延范畴中不完全成立。换言之,存在的质态终不能重演,但导…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二十:人类社会的未来之路

人类社会的未来之路——走进后资本、后国家、后科学时代 二十余年前,王东岳先生的《物演通论》以其缔造的全新递弱代偿思想模型第一次在书中的卷三中说明了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自然之路;随后,在《人类的没落与自我拯救的限度》中,顺其思想的逻辑脉络预测了人类社会未来求存的重要路标:后资本、后国家、后科学。在当…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十九:落后者长久

最近《华尔街见闻》的公众号指出:人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100年后3个人里面就有一个非洲人。论据是全球人口统计证明发达国家或城市的人口渐渐逆增长,而非洲的生育率却逐渐增长。由此达成逆向淘汰。 当然,其报道的结论是对人口增长现象的浅层推理,对于后面的深层实质却是更值得大家重视的。 马尔萨斯的理论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