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衍存律4:衍存结构自繁律

精深言之,“自为”或“自在”并不是某种存在形态,而是某种存在质态,或是同一种存在质素的自性演动。也就是说,自为并不是自为者独有的内性和样态,而是自在者之自在质素的展开。因此,自在者亦有自为的属性,只是较为细微罢了;反之,自为者亦有自在的本性,而且正是这个深刻的自在性主宰着自为的样态。说到底,“自为”无非…

第五十二章 衍存律3:衍存动势自主律

物质的感应状态与物质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或者说,物质的依存状态与物质的自存状态密切相关。自主(即自为)的自存即为“自我”存态,非自主(即自在)的自存即为“无我”存态,而“自我存态”正是“无我存态”的弱化赓续,一如“某物的自存”正是“物类的通存”的残态体现。【人道之“自私”是天道之“自弱”的物性表达,人道之“无私”是…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十二:纵向的连续性本质与横向的“非连续性”现象

纵向的连续性本质与横向的“非连续性”现象——解读李善友教授的“非连续性”。 面对李善友教授的“非连续性”,读《物演通论》的学友常常困惑,不是说“自然界没有飞跃”吗?于是,做此文以解读,希望帮助大家理解二者的关系。 一、从李善友的思想模型说起 李善友教授说,读书就是读思想模型,深以为然。更深的说,人类通…

第五十一章 衍存律2:衍存感应泛化律

作为“一”的未分化原始存在是无所谓“存在单元”或“存在个性”的,因为最初还没有“多”的存在,即没有什么“在”和“在者”的区别,海德格尔说得好:当在者谈论在时,他其实只是在谈论在者。因为对在者说来,在已无可依托,他(或它)必须依托于其他在者(即以其他在者为条件)而存在,故此,“在”才退为背景,成为抽象。【请读者留…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十一:浅谈互联网文明下的道德与法律重建

(1)道德与法律的由来、功能和本质 在《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六:由于欢案看人性、道德与法律》中我们谈到了道德与法律的由来、关系等(本文不再重述),二者都是社会发展、求存的产物,是维持社会结构存续下去的生存规定,整体而言,就是社会存在必须的代偿,只不过代偿的位相不同,道德是更基础的代偿,法律是社会复杂…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十:看《奇葩说》有感

《奇葩说》看了四季了,昨天是第四季的结束,感觉是越来越精彩了,看到了不少选手的成长如肖骁,但总觉得老师成长的不多。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若本来是零,从零到九十的成长是呼吸可感的,而一个人本来就九十了,从九十到九十九的感觉变化不易觉察。 之所以喜欢《奇葩说》,在于辩论中视角的多元,也在于自己为…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九:浅谈赫拉利的“算法”

王东岳先生2017年4月中旬和下旬分别在太湖讲“澄清思想”、在福州的讲“宇宙观的意义”,都特别提到了赫拉利的“算法”,甚至用更通俗的意识的划分和表达来方便大众更好理解人类精神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赫拉利的“算法”是怎么回事,最终目的是希望让听众明白赫拉利推崇的更高级的“算法”是超越人类现有意识代偿无数倍的一种极度…

第五十章 衍存律1:衍存条件递增律

人是有条件的存在者──这样说并不确切,因为一切衍存物都是有条件的存在者,只是衍存条件随衍存序列的递进而递增,故只能如此说:人是依赖于衍存条件最多的那样一种自然存在物。(1) 可见与“根据”一词相对立的“条件”词项原是一个空洞,因为条件就是存在的根据,或者说是不知如何使之成其为根据的那样一些根据。(2) …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八:论健康

一说到健康,我们会自动默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但其实就主体而言,远不止个人,且身体健康与精神、环境紧密关联。 《物演通论》指出,万物一系,皆由相同的始基存在构成( 诺贝尔物理学家盖尔曼的《夸克与美洲豹》指出万物都是夸克与电子构成),万物的不同完全是不同存在度下的万物的结构不同。递弱代偿的物演进程…

物演通论看世界之七:浅谈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发生从生物进化的过程来看,人类的学习能力也是从动物的感知属性中增长出来的。当然,如果继续追溯,动物的感知属性又发端于原子的感应属性。 《物演通论》第一百五十九章指出: 小碛鹏在母鸟哺育下能唱复杂的曲调,假如隔离饲养,它只能唱简单的曲调,说明唱简单的曲调是本能,而唱复杂的曲调是已经…